砂礓
注音
ㄕㄚ ㄐ一ㄤ
词语释义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
词语解释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砂礓, 江 南少见,这是 黄河 留给她的儿女的‘私房’。一个个砂礓蛋,好像鹅鸭卵石上长满疙瘩,大的像鎯头,小的像拳头。”《花城》1981年第3期:“杞柳从不希求沃土、肥泥,它在盐碱砂礓中萌芽吐枝,纤细的身躯像芦竹蒿苇。”
引证解释
⒈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
引《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砂礓, 江南少见,这是黄河留给她的儿女的‘私房’。一个个砂礓蛋,好像鹅鸭卵石上长满疙瘩,大的像鎯头,小的像拳头。”
《花城》1981年第3期:“杞柳从不希求沃土、肥泥,它在盐碱砂礓中萌芽吐枝,纤细的身躯像芦竹蒿苇。”
砂礓的网络释义
砂礓
砂礓造句
这些地属于砂礓黑土,是典型的中低产田。
这反映在颜色的施用中,比如来自于砂礓、泥土、植物等的色调。
柏树乡的大部分山头是石山和砂礓岩,不利于树木生长,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多少年来,该乡的山头大多是光秃秃的。
安徽农业大学李兵老师介绍,目前使用的农业机械,种一亩地小麦,从灭茬旋耕到播种,要在田里至少搞三四遍,并不适合皖北的砂礓黑土。
砂礓路上,车子很平稳,何花靠在胡二郎的后背上,右胳膊搂着胡二郎的腰,闭着眼睛。
刘庆如说,采砂船采砂后,湖底会出现很深的沙坑,留下的砂礓、石块堆积在湖底将形成高坡,容易扯坏渔网。
北丁集、悦来等这些被称为“西南岗”的乡镇更为严重,不仅农田用水紧张,老百姓吃的都是“砂礓水”,水中带有泥浆,含氟量高,人长期吃后牙齿变黄。
几个村民不满地说,“把好好的田地卖给砖窑场后,砖窑场把田地挖成一人多深的大坑,有的一直挖到砂礓层,根本没办法再种庄稼。
砂礓地,黄泥岗,杂草丛生种粮荒。
然而,利辛县胡集镇李圩村的许多返乡民工却在捐款购砂礓、石子,铺村庄到村中心的砂礓路,在当地传为美谈。
孙中键承包的土地属于砂礓黑土地,是典型的中低产田。
褚衍涛承包的土地属于砂礓黑土地,是典型的中低产田。
红机瓦坡屋顶,青砖砌筑清水外墙,水泥砂礓粉外墙裙及上下窗台线,深红木质玻璃门窗,木地板。
这时的我除了眼前的狂野的耳河外,也只有我脚下的砂礓了,可以亲热的安慰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沙”的俗字。指石之细碎者 。如:砂颗(砂粒);砂壤(沙质的土壤);砂丁(矿工);砂石(砂土和石子);砂包(沙袋);型砂;砂碛(沙漠;沙滩)
(2) 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如:砂糖;砂瓶(陶罐);砂眼杂质在铸件上形成的小孔;砂壶(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陶质壶类之一);砂锅(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锅)
(3) 道家所炼丹砂,简称“砂”。“朱砂”的简称 。如:砂汞(丹砂和水银)
英文翻译
sand; pebbles, gravel; gritt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鯊 | 所加 | 生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sra/sha | s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