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锁

shí suǒ [ shi suo]
繁体 石鎖
注音 ㄕˊ ㄙㄨㄛ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词语解释

  1. 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桩,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读过一本书。”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老舍《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桩,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读过一本书。”

石锁的网络释义

石锁

  • 相传石锁起源于中国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中国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盛于清道光年间。
  • 石锁造句

    不过接下来这孩子却不如猴子那般耀眼,甚至可以说是差劲,在石锁群中纠结良久,才磕磕绊绊的将一块相比之前猴子那块小的多的石锁艰难的举过头顶。
    放下石锁,赵逸便走到仍自呆若木鸡的章穆面前,说道走吧。
    张英奇将柴玄武带到了会客厅,这会客厅甚是敞亮,外面的院子两列摆着刀枪架子,石砘子石锁打熬力气练武的东西一应俱全。
    有些孩子在举石锁打熬身体,有些孩子在炼习拳脚。
    平日满山奔跑手中尚各拎百斤石锁,虽是每日挥汗如雨仍是咬牙坚持。
    后院似乎是个练功场,紧挨着围墙种植着各种树木,但中间平整空旷,散落着石锁石担杖等练功用具,此时静悄悄的,空寂无人。
    周末父母把女儿锁在家中;她把她的宝石锁在保险柜。
    论武装越野,没有人比得过他的耐力;论枪法,他的硬功夫令人折服;论臂力,举石锁、掰手腕打遍墨脱无敌手。
    古戏台上,杨柳高跷、十番锣鼓、采茶灯舞、龙都娃娃鼓、石锁等传统民间舞蹈游艺轮番上演,庙会、社火等节事民俗活动,重回乡间。
    两人走进院子,见波儿在那举石担玩石锁练的正热乎着。
    原来墙根有石担石锁,打开布包一看里边是三十个热气腾腾的白面馍头与一包熟肉,众人正在饥饿,真是雪中送炭,抢着吃了。
    按照李守汉的说法,负重跑步,是锻炼耐力,石锁石担,是锻炼体力,而盘杠子,则是锻炼协调性。
    只见张文屏的两个脸颊通红,把石锁拎到大腿高度,然后砰的一声石锁掉到了地方。
    这人放下长枪,稍一运气,立刻举起石锁。
    陈恪和六郎都已经穿上了夹衣,只有黑五郎火力壮,仍然光着膀子,在院子里挥汗如雨,‘呼哧呼哧’举一对二十斤的石锁。
    过了蛙田是一片广场,场旁有二排兵器架,插满了刀枪剑戟斧锤铛,一旁滚落着石担、石锁,吊着的是沙袋,底下埋着的是树墩、梅花桩,敢情是一处练武场。
    历经岁月沧桑,斑剥的纪事碑和练武用石锁,仍忠实地记述前人旧事。
    有啊!练臂力的石锁、练腿功的梅花桩、练手掌的沙袋、练眼睛的风筝、练腰的墙壁。
    练法,拳手可以进行深蹲、腿举、推举等多种训练,再配合石担、石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力量训练体系。
    太白村的村长叫甘正清,年逾花甲,却依然腰板挺直孔武有力,耍起一百来斤的石锁就像玩一样,在大白村享有极高的威望。

    汉字详情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
    suǒ [s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I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FBO
    四角: 89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动词

    (1) 加锁,用锁锁住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英文翻译

    lock, padlock; shackles, chains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