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

shí tàn [ shi tan]
注音 ㄕˊ ㄊㄢˋ

词语释义

即煤。

词语解释

  1. 即煤。

    《隋书·王劭传》:“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清 徐以升 《炙砚》诗:“炙餘资石炭,化处受玄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 东汉 末 曹操 开始用石炭。”

引证解释

⒈ 即煤。

《隋书·王劭传》:“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清徐以升《炙砚》诗:“炙餘资石炭,化处受玄霜。”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绪言:“东汉末曹操开始用石炭。”

石炭的国语词典

煤炭。

石炭的网络释义

石炭

  • 名称: 石炭
  • 释名: 亦称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
  • 气味: 甘、辛、温、有毒。
  • 主治: 1、刀伤。用石炭捣成粉,敷伤口。疮口太深不能速合者,加滑石。
  • 2、误吞金银及钱在腹中不下。用石炭(一块,杏核大)、硫磺(一块,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
  • 3、月经不通。用石炭末一钱调汤,送下去油的巴豆三粒,有效。
  • 4、产后儿枕剌。用石炭(火煅、酒淬,凡七次)、石膏(火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半,粥送下。如痛不止,可再服。
  • 石炭的翻译

    英语: coal (arch.)​
    德语: Steinkohle (S)​

    石炭造句

    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末,柿树园海槽的孢子见于华北生物省,东秦岭南部缺乏海相沉积。
    由于担心破产,石炭酸争辩的广告并没有被作为一个严重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要约。
    藕塘底组属于上石炭统,是一套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组成的混合沉积岩。
    山西地块的层铝土矿即产于该地块中奥陶统或上寒武统古侵蚀面之上,上石炭统半沟组之下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
    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铜陵地区石炭纪威宁期存在潮坪相、泻湖相和浅海陆棚相。
    吕震中本:有一个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烧着的石炭,是用火剪从祭坛上取来的。
    克孜尔塔格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下石炭统干墩岩组。
    石炭酸可作染料、消毒剂等的原料。
    已灭绝的鳞木属植物曾经分布广泛,它是石炭纪煤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古生代六个纪中最后的一个纪,在石炭纪之后。
    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
    因而,首次证实南天山野云沟石炭系中存在深水海底扇沉积。
    石炭酸:最简单的酚类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液体,芳香味温和并带甜味,而且具有强毒性和强腐蚀性。
    距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愈近,则后期有利的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更为彻底。
    这说明库尔干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有早石炭世早期和中晚二叠世的硅岩物源,它们可能来自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
    石炭系泥质烃源岩以生气为主,而碳酸盐烃源岩生油气潜力较大。
    利用这些关系式,采用迭代法对新疆塔河石炭系地层进行钻井液侵入校正。
    梅山群是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石炭系之上的构造岩片。
    水溶对流可能是石炭系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机制。

    汉字详情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
    tàn [t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MDOU
    五行:
    仓颉: UKF
    四角: 22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6) 〈方〉∶煤炭,也称石炭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英文翻译

    charcoal; coal; carb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旦上聲開口一等tʰɑnthanh/th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