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

zhī bái shǒu hēi [ zhi bai shou hei]
注音 ㄓ ㄅㄞˊ ㄕㄡˇ ㄏㄟ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成语用法

知白守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引证解释

⒈ 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
宋苏轼《谷庵铭》:“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清钱谦益《眼镜篇送张异度》:“知白守黑通重玄,眼有瘴膜得镜蠲。”

知白守黑的国语词典

虽知光明的可贵,而宁以尘暗自守。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比喻不自炫燿。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七.东坡二》:「孔公之堂名虚白,苏子堂后作圆屋,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知白守黑的网络释义

知白守黑

  • 知白守黑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hī bái shǒu hēi,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
  • 知白守黑造句

    那老者面目安详,问他事情,只是淡然一笑,并不作答,一副知白守黑的神态。
    知白守黑,运黑布白,构成了医院独特的艺术审美体系。
    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一句话,叫知白守黑。
    由彩陶黑与白的色彩组合,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知白守黑理念。
    为天下之溪谷,则可常德充足,归于真朴,因此,人应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处柔守弱,唯如此,才是最符合人的自然之性。
    知白守黑、知雄守雌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再就是经营黑白,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注意画面黑白的安排处理及虚实相生的变化。
    知白守黑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
    我看下围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立足一处,眼观全局,这是何等的境界。
    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什么叫知白守黑?写书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写书法的人这么看。真正懂书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这样就达到一种高级层次。
    知白守黑的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在范曾的书中提到中国水墨画要知白守黑,主指在画中的黑白格式设计。
    他说,众人都兴高采烈,我独在一边发呆,众人都聪明伶俐,我独在一边发傻,这才叫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这才是被褐怀玉。
    老子的智慧,熔化在你我中间,熔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是这样的智慧,他早就发现了知白守黑的道理。
    知白先生的"知白守黑",是在白与黑之间,找到了一个现代转化的中间色,或者说,这是现代性必须经过的一道窄门:灰色,或者灰度。
    以偏激而言,我与祸害异曲同工,但我没他那么彻底,他那根本不叫知白守黑,真真是坐黑更黑。而我也并非什么好人,和世上无数俗人一般,人待我好我便回报,人待我恶我便回恶,哪管那人黑白善恶,哪管那人祸害欺世。周梦 
    孔门诗论对志情言喻兴观群怨的阐释是显其有,老庄知白守黑道法的入化是尚其无。

    汉字详情

    zhī,zhì [zhi]
    部首: 518
    笔画: 8
    五笔: TDK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KR
    四角: 86800

    详细解释

    zhī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英文翻译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zi3
    ◎ 客家话:[陆丰腔] di1 [梅县腔] di1 [台湾四县腔] di1 zi1 [东莞腔] di1 [海陆丰腔] di1 zhi1 [宝安腔] di1 | zi5 [沙头角腔] di1 [客英字典] zhi1 di1 [客语拼音字汇] di1 ji1 zi1
    ◎ 潮州话:之埃1 多衣3 多衣1 , zai1(tsai) di3(tì)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移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ţĭetrie/tye
    bái [bai]
    部首: 501
    笔画: 5
    五笔: RRR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
    hēi [hei]
    部首: 1202
    笔画: 12
    五笔: LFO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GF
    四角: 60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2) 同本义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3)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4) 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5)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6) 狠毒;象征反动,坏 。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7) 秘密,非法 。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8) 突然而猛烈的 。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9) 比喻倒霉,不走运 。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名词

    (1) 黑色物质、物体

    (2)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3)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4)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5) 夜晚 。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6) 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7) 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8) 黑龙江省的简称

    动词

    (1) 把  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 。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2) 说…的坏话,诽谤 。 如: 黑了良心

    英文翻译

    black; dark; evil, s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头角腔] het7 hek7 [客语拼音字汇] hed5 [东莞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et7 [梅县腔] het8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呼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hok/xok

    知白守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