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瞻狥 ”。徇顾私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王鼎 ﹞弹劾大吏,不少瞻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公私界限,祗在几微念虑之间,一涉瞻狥,即为负国溺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原举总理有办事不实、众望不服者,撤换再举,不得瞻徇情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瞻狥”。徇顾私情。
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王鼎﹞弹劾大吏,不少瞻徇。”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公私界限,祗在几微念虑之间,一涉瞻狥,即为负国溺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原举总理有办事不实、众望不服者,撤换再举,不得瞻徇情面。”
瞻徇的国语词典
徇顾私情。
如:「按律究惩,绝不瞻徇。」
瞻徇的网络释义
瞻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詹(
)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2) 同本义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观看,观览)
(4) 仰慕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
(5) 又如:瞻谒(瞻仰晋见);瞻迎(瞻仰欢迎);瞻奉(恭敬侍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m1 [陆丰腔] zham1 [客英字典] zham1 [沙头角腔] zam1 [宝安腔]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ham1 [海陆丰腔] zh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詹 | 職廉 | 章 | 鹽A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tɕĭɛm | cjem/tjem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彳(
),旬声。“彳”与行有关。本义:迅速,敏捷) 同本义侚,疾也。从人,旬声,字亦误作徇。——《说文》
黄帝幼而徇齐。——《史记·五帝纪》。集解:“疾也,失之。”
年逾五十则聪明思虑徇通矣。——《墨子》
(2) 又如:徇通(敏捷通达);徇智(敏慧);徇齐(疾速)
动词
(1) 巡行
王乃徇师而誓。——《书·泰誓中》
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徇铺(巡查街市里巷);徇察(巡行察访)
(3) 巡行示众
杀颠颉以徇于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以徇三军。——《史记·司马穰苴传》
徇诸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徇首(传首示众);徇罚(示众处罚)
(5) 对众宣示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史记》
(6) 又如:徇众(示众)
(7) 顺从、依从
知县又徇了顾佥事人情。——《古今小说》
(8) 又如:徇世(随顺世俗);徇庇(徇私包庇);徇物(曲从世俗);徇俗(顺随时俗)
(9) 舍身
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三国演义》
(10) 又如:徇名(舍身以求名);徇利(不惜身以求利);徇命(捐躯)
(11) 炫耀;夸示
徇蹲鸱之沃,则以为世济阳九。——《文选·左思·吴都赋》
(12) 又如:徇陈(遍示列队部伍);徇铎(振铎以警众)
(13) 谋求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记》
(14) 又如:徇情枉法(为私情而违法);徇私偏向(曲从私情,偏袒一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沙头角腔] sun2 [海陆丰腔] sun2 [宝安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殉 | 辭閏 | 邪 | 諄 | 去聲 | 震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zĭuĕn | zsynh/szvi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