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依

zhān yī [ zhan yi]
注音 ㄓㄢ 一

词语释义

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借指父母。 敬仰依恋。 形容耸立。

词语解释

  1. 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 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孙枝蔚 《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2. 借指父母。

    王闿运 《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3. 敬仰依恋。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4. 形容耸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

引证解释

⒈ 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

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张煌言《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孙枝蔚《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⒉ 借指父母。

王闿运《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⒊ 敬仰依恋。

宋苏轼《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⒋ 形容耸立。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

瞻依的国语词典

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表示对尊长的瞻仰依恃、向往效法。

瞻依的网络释义

瞻依

  • 瞻依,,汉语词汇。
  • 拼音是zhān yī,
  • 释义:1、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
  • 2.借指父母。
  • 3.敬仰依恋。
  • 4.形容耸立。
  • 汉字详情

    zhān [zhan]
    部首: 512
    笔画: 18
    五笔: HQ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UNCR
    四角: 67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詹( zhān)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2) 同本义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观看,观览)

    (4) 仰慕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

    (5) 又如:瞻谒(瞻仰晋见);瞻迎(瞻仰欢迎);瞻奉(恭敬侍奉)

    英文翻译

    look; look out for; re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m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m1 [陆丰腔] zham1 [客英字典] zham1 [沙头角腔] zam1 [宝安腔]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ham1 [海陆丰腔] zh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廉鹽A平聲開口三等鹽Atɕĭɛmcjem/tjem
    [y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Y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YHV
    四角: 20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4)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5)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仗恃);依负(倚恃;依附);依乘(凭借);依毗(倚仗)

    (6) 依靠;托身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孙子·行军》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梅尧臣《汝ń贫女诗》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红楼梦》

    (7) 又如:生死相依;无依无靠;唇齿相依;依傍门墙(依靠师父);依仰(依靠;依赖);依贴(依恋体贴);依栖(依靠他人并寄居);依怙(依靠;依赖);依重(依靠;倚重);依荷(依靠);依接(依靠连接);依诉(依靠诉说);依缘(依靠,凭借)

    (8) 同意;允许

    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剧三》

    (9) 又如:依心像意(称心如意);依得(依允,依从);依心(称心);依信(信从;依赖);依许(准许)

    (10) 服从;听从 。如:依头顺脑(完全顺从;俯首贴耳);依遵(服从);依随(依顺;听从);依阿(曲从附顺);依阿取容(依附随以取悦于人);依头顺尾(对上下各方都听从)

    (11) 原谅,宽恕 。如:你要是把这些资料弄丢了,我可不依你

    (12) 遵照,根据

    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后汉书·窦融传》

    (13) 又如:依科设仪(按照规定的格式举行仪式)

    (14) 爱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诗·周颂》

    (15) 又如:依人(与人亲近而不离群);依迟(依依不舍的样子)

    (16) 依照,按照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钦依都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7) 通“隐”( yǐn)。藏匿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书·无逸》。王引之云:“依,隐也,古音微与殷通,故依、隐同声。”

    知小人之依。

    形容词

    (1) 茂盛的样子

    依彼平林,有集维嫶。——《诗·小雅》。传:“茂木貌。”

    英文翻译

    rely on, be set in; consent, obey a wish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 客家话:[梅县腔] j3 j1 [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1 [宝安腔] ji3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东莞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3 ri1 [台湾四县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