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

shùn mù [ shun mu]
注音 ㄕㄨㄣ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瞬目 shùnmù

(1) 眨眼睛

瞬目招女,使勿言
twinkle

词语解释

  1. 眨眼。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 唐 陈皞 注:“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2. 一眨眼工夫。极言时间短暂。

    唐 柳宗元 《晋问》:“鳞川林壑,隳云遁雨,瞬目而下者,榛榛沄沄。” 宋 梅尧臣 《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落星始前瞻,瞬目已后相。”

  3. 张眼。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玄宗》:“ 玄宗 起视,异之。復下火,又投一剂,煮於鼎中,因就榻瞬目以候之,而神復见,覆药如初。”

引证解释

⒈ 眨眼。

南朝宋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 唐陈皞注:“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⒉ 一眨眼工夫。极言时间短暂。

唐柳宗元《晋问》:“鳞川林壑,隳云遁雨,瞬目而下者,榛榛沄沄。”
宋梅尧臣《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落星始前瞻,瞬目已后相。”

⒊ 张眼。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玄宗起视,异之。復下火,又投一剂,煮於鼎中,因就榻瞬目以候之,而神復见,覆药如初。”

瞬目的国语词典

眨眼。

瞬目的网络释义

瞬目

  • 瞬目,出自《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意为“极言时间短暂”。
  • 瞬目造句

    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
    频繁或异常瞬目是指无明显眼病而伴有阵发性频繁眨眼动作的病症,儿童多见。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患者瞬目反射的规律及特点。
    组神经兴奋性传导和瞬目反射无一只恢复到正常。
    我在他脸上闪照亮光时,他向我瞬目而视。
    由于面肌强直,表情动作和瞬目动作减少,呈“面具脸”。
    但是在扬眉瞬目、举止动念之间,都能给人很大的启发,传达振聋发聩的法音。
    彻悟禅机者,扬眉瞬目,举手投足,皆契合宇宙自然之玄机,包含无限微妙甚深的奥意,心心相印,以心印心,唯门中高手方能体悟到此中玄妙。
    结论提示瞬目反射对脑干损伤有很高的特异性。

    汉字详情

    shùn [shun]
    部首: 512
    笔画: 17
    五笔: HE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UBBQ
    四角: 620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舜声。本义:眨眼)

    (2) 同本义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列子·汤问》

    (3) 又如:一瞬(一眨眼工夫)

    (4) 眼珠转动

    直视,不能瞬。——张机《金匮要略》

    (5) 视,看 。如:瞬视(目眨动;注视)

    (6) 惊恐。同“眴”

    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亲之而走。——《庄子》。陆德明释文:“眴若,本亦作‘瞬’。 司马云:惊貌。”

    一眨眼的工夫 。如:瞬华(一眨眼的时光);瞬霎(谓眨眼之间)

    英文翻译

    wink, blink; in a wink, a flas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un5 [台湾四县腔] sun5 [宝安腔] sun5 [海陆丰腔] shun5 [梅县腔] shun5 [客语拼音字汇] su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二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舒閏去聲合口三等sjynh/sjvinnɕĭuĕn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瞬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