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望

zhǔ wàng [ zhu wang]
繁体 矚望
注音 ㄓㄨˇ ㄨㄤˋ

词语释义

瞩望 zhǔwàng

(1) 希望;期待

hope;expect

(2) 注视;仰望或俯视

focus one’s attention upon;gaze at;look up at;look up to ;look down at

词语解释

  1. 希望;期待。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诏》:“卿等承前已来,常保忠贞之节;自今以后,永为心腹之军。宜念始终,副兹瞩望。” 邹韬奋 《暴敌最近进攻的惨败》:“必须这样,才不致徒瞩望于军事,而忘却各人在自己岗位上所应努力的职分。”

  2. 眺望。

    宋 陈师道 《披云楼记》:“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瞩望。”

  3. 瞩目;仰望或俯视。

    杨沫 《永远难忘的友情》:“呵, 喜马拉雅山 ,多么奇异而又神秘的高山呵!全世界人民都瞩望着你。”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八章:“西斜的红日,在云隙中移动,它似乎不忍瞩望这被乱人丢下的血体,又不忍即刻离去,时而出现时而掩进白灰色的积云块里。”

引证解释

⒈ 希望;期待。

唐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诏》:“卿等承前已来,常保忠贞之节;自今以后,永为心腹之军。宜念始终,副兹瞩望。”
邹韬奋《暴敌最近进攻的惨败》:“必须这样,才不致徒瞩望于军事,而忘却各人在自己岗位上所应努力的职分。”

⒉ 眺望。

宋陈师道《披云楼记》:“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瞩望。”

⒊ 瞩目;仰望或俯视。

杨沫《永远难忘的友情》:“呵, 喜马拉雅山,多么奇异而又神秘的高山呵!全世界人民都瞩望着你。”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八章:“西斜的红日,在云隙中移动,它似乎不忍瞩望这被乱人丢下的血体,又不忍即刻离去,时而出现时而掩进白灰色的积云块里。”

瞩望的国语词典

期望。唐.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诏〉:「卿等承前以来,常保忠贞之节,自今以后,永为心腹之军,宜念始终,副兹瞩望。」也作「属望」。

瞩望的网络释义

瞩望

  • 瞩望,汉语词汇。
  • 读作:zhǔ wàng,
  • 释义:1. 希望;期待。2. 眺望。3. 瞩目;仰望或俯视。
  • 瞩望造句

    事实上,全世界都瞩望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今天比以往更是如此。
    在这危急关头,有人向鲁穆公推荐了吴起,鲁穆公也就只好瞩望于他。
    奥运照四方,中国健儿齐亮相。跳水有何冲火亮,把水立方给照亮;举重有马文广,胜利当瞩望;小球是我们的强项,一向强大气场。奥运希望中国健儿淡定比赛,发挥最棒,为祖国。
    高祖敕淹引荜等馆南瞩望行礼,事毕想资料还外馆,赐酒食。
    我深知全世界对我就任总统的瞩望。
    他不甘心于平淡的事业,对未来有一种更高的瞩望,也因而时时感到苦闷。
    本来孤独的鲤鱼开始有了花儿的陪伴,花儿也在鲤鱼的瞩望下渐渐成长,开花。
    秦夏瞩望着深渊,一把老泪竟然流了出来兄弟啊,我没能保护好你的侄女。
    与其瞩望于主义、宪法、佛道,不如瞩望于小孩和妇女。
    最终,当他成为所有人类万众瞩望的交点的时候,面对着神、魔族,他将到底做出何种选择呢?尽请收藏、观看《来自希望的魔法师》
    不要对他瞩望过高。
    农民耕田播种,瞩望于收获。

    汉字详情

    zhǔ [zhu]
    部首: 512
    笔画: 17
    五笔: HNTY
    五行:
    仓颉: BUSHB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属声。本义:注视,瞩目)

    (2) 同本义

    眺瞩中原。——《晋书·桓温传》

    (3) 又如:瞩盼(注视);瞩视(注视)

    (4) 见;看见

    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瞩。——《淮南子》

    有冢嶙嶙,有池渊渊,不瞩其人,唯余苍烟。——宋· 沈辽《零陵先贤赞》

    英文翻译

    watch carefully, stare at, focus on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宋本广韵

    wàng [wang]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YN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HG
    四角: 07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词

    (1) 视野,视力所及 。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词

    (1) ∶向,对着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英文翻译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5 [海陆丰腔] mong6 [客英字典] mong5 [宝安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5 [客语拼音字汇] mong4 vong4 [陆丰腔] mong6 [台湾四县腔] m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