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 cheng mu jie she]
繁体 瞠目結舌
注音 ㄔㄥ ㄇㄨˋ ㄐ一ㄝˊ ㄕ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瞠目结舌 chēngmù-jiéshé

(1)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stare tongue-tied;stare dumb-founde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成语辨析

 瞠目结舌和“目瞪口呆”、“张口结舌”都可形容惊呆或窘迫的样子。但在表示说不出来的程度上不一样;瞠目结舌的人有时还能结结巴巴地说出点话;“目瞪口呆”的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瞠目结舌为书面语;“目瞪口呆”书面语常用;口语中也常用。同时;表示惊呆的神态也不同:瞠目结舌是“瞪着眼睛”;“张口结舌”是“张着嘴”。

成语用法

瞠目结舌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田疄﹞良久,觉腰间顿轻,用手捫搎,则腰缠尽失,瞠目结舌,手足无所措。”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 宋意瞠目结舌者有间)好了, 高渐离,我决定遵从你的意思,我要认真改变作风了。”
唐天际《难忘的行程》:“当着会馆人的面前,老底子一揭,他瞠目结舌,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一扭身,踉跄地爬上一辆黄包车就蹓了。”
亦作“瞠目咋舌”、“瞠目撟舌”。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冯勰》:“汪叹曰:‘幽冥之理,岂其妄哉。’为述所遇於太守,太守瞠目咋舌者久之。”
张謇《致袁内阁代辞宣慰使电》:“謇在江苏輒忝代表,瞠目撟舌为社会詬责,无可解免。”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以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蟹行蚓书,如何能扶轮大雅,认为说神话罢了。”
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当然,大家不管是谁挨骂,都只能瞠目咋舌。”

瞠目结舌的国语词典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吃惊、受窘的样子。

如:「他既紧张又怯场,口试时被问得瞠目结舌,无词以对。」

瞠目结舌的网络释义

瞠目结舌

  • 瞠目结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ēng mù jié she,意思是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出自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
  • 瞠目结舌的翻译

    日语: たまげてものが言えない

    瞠目结舌造句

    不过,有些案件还是令人瞠目结舌。
    他所干的事让人瞠目结舌。
    王荣上课精力不集中,所以老师提问他时,他瞠目结舌,不知所问。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实验是第三个。
    总体上,没有住房者的数目令人瞠目结舌。
    让人瞠目结舌会带来购买欲吗?
    在我方一再追问下,对方理屈词穷,瞠目结舌了,场面十分尴尬。
    反过来,令人瞠目结舌的铁矿石价格则对力拓有利。
    这空中飞人的特技十分惊险,看得观众瞠目结舌。
    听到小明出了车祸,他的父母一下子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大家瞠目结舌。
    这次转向的速度和范围令人瞠目结舌。
    那位妇女听说自己的丈夫涉嫌贪污受贿,一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大家瞠目结舌地看到,一个刚愎自用的家伙在风驰电掣地跑着,几个人还为虎作伥地叫喊。
    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但有个强大的功能能令苹果迷们瞠目结舌。
    看到这钟鸣鼎食的盛大场面,每个人都不禁瞠目结舌。
    生命像彩虹,五彩斑斓,抬起头方能欣赏到这令人瞠目结舌的美丽。
    我们这儿每天都上演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汉字详情

    chēng [cheng]
    部首: 512
    笔画: 16
    五笔: HIPF
    五行:
    仓颉: BUFBG
    四角: 69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瞪着眼看

    瞠,直视也。——《集韵》

    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庄子·田子方》

    (2) 又如:瞠瞠(张目直视貌)。又指惊视

    众目亦益瞠,口亦益张。——鲁迅《集外集拾遗》

    英文翻译

    look at, stare at, gaze a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g1 tong4 za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ng1 cang2 [客语拼音字汇] cin2 tong2 [海陆丰腔] cang1 chang2 [客英字典] cang1 [宝安腔] cang2 cang1
    ◎ 潮州话:胎英5 又 胎安5 ,têng5 tang5(thêng 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thrang/theangţʰɐŋ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jié,jiē [j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F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GR
    四角: 24161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英文翻译

    knot, tie; join,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宋本广韵

    shé [she]
    部首: 614
    笔画: 6
    五笔: TD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JR
    四角: 2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英文翻译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s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t8 [陆丰腔] sat8 [台湾四县腔] sat7 set8 [客英字典] set8 [海陆丰腔] sat7 [梅县腔] shat8 [客语拼音字汇] sad6 sed6 [东莞腔] set8 [宝安腔] set8
    ◎ 潮州话:z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