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忿怒怨恨。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 佗 ,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王闻是语,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种种加害,摈令出国。”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二孝子传》:“从父虽瞋恚,听其语亟道母氏,已默默心动矣。”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吾但求法力之精进,吾何为瞋恚?吾何为退转?以此自课,神明俱泰。”参见“ 瞋毒 ”。
引证解释
⒈ 忿怒怨恨。参见“瞋毒”。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王闻是语,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种种加害,摈令出国。”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二孝子传》:“从父虽瞋恚,听其语亟道母氏,已默默心动矣。”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吾但求法力之精进,吾何为瞋恚?吾何为退转?以此自课,神明俱泰。”
瞋恚的国语词典
气愤发怒。
瞋恚的网络释义
瞋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真声。本义:睁大眼睛)
(2) 同本义
瞋,张目也。——《说文》
羽瞋目叱之。——《汉书·项籍传》
画出瞋目而不见丘山。——《庄子·秋水》
按剑瞋目。——《庄子·盗跖》
(3) 又如:瞋眸(瞪大眼珠)
(4) 怒;生气
瞋,怒也。——《广韵》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瞋。——杜甫《丽人行》
(5) 又如:瞋怪(责怪);瞋目大叱(怒目喝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1 tsi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chin1 [梅县腔] zhin1 chin1 [客英字典] zhin1 c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m1
◎ 潮州话:tiang5(thiâng) [潮州]tiêng5(thiêng) ,zing1(ching) [揭阳]zêng(ch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瞋 | 昌眞 | 昌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ʰĭĕn | chjin/tci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恚,恨也。——《说文》
恚,怒也。——《广雅·释诂二》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战国策·齐策三》
恚目。——《管子·地员》
恚而语女曰。——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懋卿恚甚。——《明史》
承畴大恚。——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恚碍(愤怒抵触);恚忌(愤怒嫉忌);恚忿(愤怒);恚责(愤怒斥责)
副词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5 [海陆丰腔] fui6 [梅县腔] fi5 fui5 [宝安腔] fui5 [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陆丰腔] fui6 [台湾四县腔] f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恚 | 於避 | 影 | 支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支A | 止 | qjyeh/veh | ʔĭw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