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污秽。
《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取香美豉,别以冷水,淘去尘秽。”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露西 ﹞一面笑说:‘来,来,念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尘秽’。”
污染,沾污。
《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 烈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烈 二弟 京 楷 ,皆二千石。 楷 子 权 …… 权 作 左思 《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
引证解释
⒈ 犹污秽。
引《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取香美豉,别以冷水,淘去尘秽。”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露西﹞一面笑说:‘来,来,念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尘秽’。”
⒉ 污染,沾污。 《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烈嗣” 南朝宋裴松之注:“烈二弟京楷,皆二千石。
引楷子权 …… 权作左思《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
《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⒊ 用作谦词。
引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
尘秽的网络释义
尘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形容词
(1) 杂乱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名词
(1) 脏物;污物 。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如:秽黩(淫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