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婣
注音
ㄇㄨˋ 一ㄣ
词语释义
亦作'睦姻'。
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郑玄注:'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后因以'睦婣'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词语解释
亦作“ 睦姻 ”。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睦,亲於九族;姻,亲於外亲。”后因以“睦婣”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虽睦姻之风可以厚俗,而贬损之意有如过中;言观以思,颇恐且愧。” 清 刘大櫆 《华埠救灾赞》:“昔在司徒,教民三物;既急睦婣,爰崇任恤。”
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光武 休言战, 唐尧 念睦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睦姻”。
⒉ 后因以“睦婣”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引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注:“睦,亲於九族;姻,亲於外亲。”
宋王安石《谢林中舍启》:“虽睦姻之风可以厚俗,而贬损之意有如过中;言观以思,颇恐且愧。”
清刘大櫆《华埠救灾赞》:“昔在司徒,教民三物;既急睦婣,爰崇任恤。”
⒊ 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引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光武休言战, 唐尧念睦姻。”
睦婣的网络释义
睦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坴(
)声。本义:和好,亲近)(2) 同本义
睦,目顺也。——《说文》
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注:“皆训亲。”
睦于父母之堂。——《礼记·坊记》
则百姓亲睦。——《孟子》
九族既睦。——《书·尧典》
(3) 又如:睦友(和睦友爱);睦睦(和睦,亲密);睦亲(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睦族(和睦亲族)
(4) 调和 。如:睦孰(谓风雨调和,五谷丰稔)
(5) 通“穆”
睦,敬和也。——《说文》
(6) 又如:睦睦(恭敬的样子)
英文翻译
friendly, amiable,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宝安腔] muk8 [陆丰腔] muk8 [梅县腔]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宝安腔] muk8 [陆丰腔] muk8 [梅县腔]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目 | 莫六 | 明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miuk | mĭ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