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 ya zi bi bao]
繁体 睚眦必報
注音 一ㄚˊ ㄗˋ ㄅ一ˋ ㄅ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睚眦必报 yázì-bìbào

(1) 睚眦: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seek revenge for the smallest grievanc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成语辨析

睚;不能写作“涯”。

成语用法

睚眦必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睚眦必报的国语词典

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也一定要报仇。语本《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后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睚眦必报的网络释义

睚眦必报

  • 睚眦必报,拼音:yá zì bì bào,汉语成语;释义: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
  • 睚眦必报造句

    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你对他好,他自然对你好,你若是对他不好,恐怕他会十倍奉还,说起来就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但是有知道感恩图报,而且还有这极强的自尊心。
    陈班长果然阴险,而且睚眦必报。
    为人喜怒无常,睚眦必报,最是迷恋花色,为那放荡之事,便是深宫内院,龙潭虎穴亦敢闯入,引来无数的追杀,却至今仍安然如故。
    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都是因为人们的自我意识太强大,或损人利己,或睚眦必报。
    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我族而后来成为失败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是她欧阳凝雨,是睚眦必报的冰魅宫主,更何况,这一次他伤的是南宫美叶。
    且他性子暴躁,睚眦必报,平时除了丘力居和我的话之外,听不得他人逆耳忠言,只能为将不能为帅。
    这样根本不会让他收敛多少的,以他那睚眦必报的性格,以后会有些小麻烦的。
    天冥宗睚眦必报,到时候你要小心了。
    金庸并不反对杀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对睚眦必报和滥杀无辜。
    英雄报仇不隔夜,虽然薛四不是英雄,但是他也是睚眦必报的主儿。
    赵坤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自此之后,时常找赵峰的麻烦,想尽各种办法羞辱他。
    陈菲菲毫不退缩,也回敬了他一眼,心想谁让你带这么多人来?就知道你想寒碜我,我这叫睚眦必报。
    他这个人太世故了,脾气又大,爱骂人睚眦必报,没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汉字详情

    [ya]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DFF
    五行:
    仓颉: BUMGG
    四角: 61014

    详细解释

    名词

    眼角

    睚,目际也。——《说文新附》

    英文翻译

    corner of eye; sta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懈佳開去聲開口二等ngreh/ngaehŋai
    [zi]
    部首: 512
    笔画: 11
    五笔: HHXN
    五行:
    仓颉: BUYMP
    四角: 6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此声。本义:眼角)

    (2) 同本义

    眥,目厓也。——《说文》

    拭眥扬眉而望之。——《列子·汤问》

    目赤痛眥疡。——《素问·气交变大论》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3) 泛指眼睛 。如:眦占(侧目而视);眦血(眼睛瞪裂而流出的血);眦决(眦裂);眦诟(眼屎);眦泪(眼泪)

    (4) 眼眶

    中必决眦。——司马相如《子虚赋》

    (5) 又如:眦裂(张目怒视,眼眶破裂)

    英文翻译

    corner of the eyes, eyesocke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 潮州话:徐余5 又 之余3 ,ce5 ze3(tshûr tsùr) [潮阳]cu5 zu3(tshû ts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士懈佳開去聲開口二等zreh/draehdʒʰai
    [bi]
    部首: 440
    笔画: 5
    五笔: N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
    四角: 330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 标杆;标准

    必,分极也。——《说文》

    (3) 姓

    动词

    (1) 必须,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

    必为奇巧声动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必防其渐(防微杜渐之意。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必也正名(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

    副词

    (1) 必然,必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战国策·赵策》

    (2) 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败(一定败);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3) 必须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倘偌;假如

    必求之,吾助子请。——《左传》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文翻译

    surely, most certainly;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bi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海陆丰腔] bit7 [梅县腔] bit7 [沙头角腔] bi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台湾四县腔] bit7 [陆丰腔] bit7 [宝安腔] bit7 [东莞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pĭĕtpjit/pit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