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嫌

yá zì zhī xián [ya zi zhi xian]

词语释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义,而忘睚眦之嫌。”

【词目】睚眦之嫌【读音】yá zì zhī xián【释义】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义,而忘睚眦之嫌。”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义,而忘睚眦之嫌。”

成语用法

睚眦之嫌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ya]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DFF
五行:
仓颉: BUMGG
四角: 61014

详细解释

名词

眼角

睚,目际也。——《说文新附》

英文翻译

corner of eye; sta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懈佳開去聲開口二等ngreh/ngaehŋai
[zi]
部首: 512
笔画: 11
五笔: HHXN
五行:
仓颉: BUYMP
四角: 6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此声。本义:眼角)

(2) 同本义

眥,目厓也。——《说文》

拭眥扬眉而望之。——《列子·汤问》

目赤痛眥疡。——《素问·气交变大论》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3) 泛指眼睛 。如:眦占(侧目而视);眦血(眼睛瞪裂而流出的血);眦决(眦裂);眦诟(眼屎);眦泪(眼泪)

(4) 眼眶

中必决眦。——司马相如《子虚赋》

(5) 又如:眦裂(张目怒视,眼眶破裂)

英文翻译

corner of the eyes, eyesocke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 潮州话:徐余5 又 之余3 ,ce5 ze3(tshûr tsùr) [潮阳]cu5 zu3(tshû ts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士懈佳開去聲開口二等zreh/draehdʒʰai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xián [xian]
部首: 323
笔画: 13
五笔: VUVO
五行:
仓颉: VTXC
四角: 4843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义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3)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4) 避忌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5)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6) 厌恶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择(嫌弃;不满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贫爱富

(8) 看不起 。如:嫌鄙(看不起)

名词

(1) 嫌隙,仇怨

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荀子》

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2) 又如:使民无嫌;为了避嫌;涉嫌;前嫌尽释

(3) 怨恨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三国志》

(4) 又如:嫌恨(怨恨)

英文翻译

hate, detest; suspect; criticiz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am2 [客语拼音字汇] hiam2 [梅县腔] hiam2 hio2 [东莞腔] hiam2 [沙头角腔] hiam2 [海陆丰腔] hiam2 [台湾四县腔] hiam2 [陆丰腔] hiam3 [宝安腔] h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五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兼平聲開口四等ghem/hemɣ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