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成语用法
眼泪汪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激动、悲痛时。
眼泪汪汪的翻译
眼泪汪汪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艮(
)声。本义:眼珠)(2) 同本义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量词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an3 ngien3 [海陆丰腔] ngien3 ngan3 [东莞腔] ngan3 [陆丰腔] ngan3 [梅县腔] ngian3 ng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3 ng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眼 | 五限 | 疑 | 山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ngrenx/ngaaen | ŋæ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戾(
)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2)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 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4)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如:蜡泪,泪蜡(蜡烛因燃烧熔化而滴落如泪);胡桐泪
动词
(1) 流泪
泪翟子之悲,恸 朱公这哭。—— 孔稚圭《北山移文》
(2) 又如:泪河(泪下如河。形容悲痛之极);泪下沾衿(流泪很多;沾湿衣襟);泪坠尊者(佛教用语。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因悲三途的众生而啼泣,故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ui5 [宝安腔] lui3 [梅县腔]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东莞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王声。本义:深广的样子)
(2) 同本义
汪,深广也。——《说文》
汪是土也。——《国语·晋语》。注:“大貌。”
泽汪濊。——《汉书·礼乐志》
汪汪若千顷陂。——《后汉书·班彪传》
(3) 又如:汪波(盈盈水波);汪汪(水宽广的样子);汪浵(水深的样子);汪流(水深的样子);汪然(深广的样子);汪茫(气势广大的样子;广阔无边的样子);汪翔(广博)
(4) 泪汪汪的,含泪多的 。如:汪浪(泪流不止的样子);汪然(形容泪多的样子);汪漾(泪多的样子)
(5) 弯曲的
曲则全,汪则正。——《马王堆汉墓帛书》
名词
(1) 池。指污浊的小水坑
渟水曰汪。——《通俗文》
尸之周氏之汪。——《左传·桓公十五年》
(2) 又如:汪坑(水坑,池沼)
(3) 古地名。故地约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
伐秦,取 汪及 彭衙而还。——《左传》
(4) 姓
动词
液体聚集在一起 。如:汤里汪着油
象词
狗叫声
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西游记》
量词
用于液体 。如:一汪儿水;一汪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wong5 wong1 [东莞腔] wong1 [陆丰腔] wong1 [梅县腔] wong1 mong1 [台湾四县腔] wong1 [客英字典] vong1 [海陆丰腔] wong1 [客语拼音字汇] ngong3 v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汪 | 烏光 | 影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quang/uang | ʔuɑ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王声。本义:深广的样子)
(2) 同本义
汪,深广也。——《说文》
汪是土也。——《国语·晋语》。注:“大貌。”
泽汪濊。——《汉书·礼乐志》
汪汪若千顷陂。——《后汉书·班彪传》
(3) 又如:汪波(盈盈水波);汪汪(水宽广的样子);汪浵(水深的样子);汪流(水深的样子);汪然(深广的样子);汪茫(气势广大的样子;广阔无边的样子);汪翔(广博)
(4) 泪汪汪的,含泪多的 。如:汪浪(泪流不止的样子);汪然(形容泪多的样子);汪漾(泪多的样子)
(5) 弯曲的
曲则全,汪则正。——《马王堆汉墓帛书》
名词
(1) 池。指污浊的小水坑
渟水曰汪。——《通俗文》
尸之周氏之汪。——《左传·桓公十五年》
(2) 又如:汪坑(水坑,池沼)
(3) 古地名。故地约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
伐秦,取 汪及 彭衙而还。——《左传》
(4) 姓
动词
液体聚集在一起 。如:汤里汪着油
象词
狗叫声
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西游记》
量词
用于液体 。如:一汪儿水;一汪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wong5 wong1 [东莞腔] wong1 [陆丰腔] wong1 [梅县腔] wong1 mong1 [台湾四县腔] wong1 [客英字典] vong1 [海陆丰腔] wong1 [客语拼音字汇] ngong3 v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汪 | 烏光 | 影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quang/uang | ʔu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