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骨

zhēn gǔ [ zhen gu]
注音 ㄓㄣ ㄍㄨˇ

词语释义

1.指诗画不同凡俗的风骨。 2.犹骏骨。借指良材。

词语解释

  1. 指诗画不同凡俗的风骨。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2. 犹骏骨。借指良材。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画不同凡俗的风骨。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⒉ 犹骏骨。借指良材。

唐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真骨的网络释义

真骨

  • 真骨,汉语词汇,1.指诗画不同凡俗的风骨。 2.犹骏骨。借指良材。
  •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512
    笔画: 10
    五笔: FH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C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从目,从乚( 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1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