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

zhēn dì [ zhen di]
繁体 真諦
注音 ㄓㄣ ㄉ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真谛 zhēndì

(1)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
truth

词语解释

  1. 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若谓探道家之跡,见其来一于佛者,则是真諦实义,沿文可见矣。” 唐 元稹 《大云寺》诗:“真諦成知别,迷心尚有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想浮生矇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諦。”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从真谛来看是空,从俗谛来看是有。” 鲁迅 《华盖集续编·小引》:“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引证解释

⒈ 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书》:“若谓探道家之跡,见其来一于佛者,则是真諦实义,沿文可见矣。”
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諦成知别,迷心尚有云。”
明陈汝元《金莲记·昼锦》:“想浮生矇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諦。”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从真谛来看是空,从俗谛来看是有。”
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真谛的国语词典

真实的意义。

真谛的网络释义

真谛 (出自佛经)

  • (一)二谛之一,三谛之一。指真实不妄之义理。如谓世间法为俗谛 ,出世间法为真谛。
  • (二)(499~569)五、六世纪间之著名译经僧。梵名Parama^rtha 。 音译作波罗末他、波罗末陀。又称拘罗那陀(梵Kulana^tha )。西北印度优禅尼(梵Ujjaini^ )人,婆罗门种,姓颇罗堕(梵Bha^rata )。聪敏强记,辩才不竭。少游诸国,历事诸师,精研四韦六论,贯练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546)携经典抵中国南海。太清二年(548)入建业(南京)谒武帝,时值侯景之乱,遂潜行南归,辗转游历今苏、浙、赣、闽、广州等地,而所至译经不辍,每亦撰疏阐释经论理趣。陈太建元年示寂,世寿七十一。自梁武帝末至陈太建元年,共译经论纪传六十四部二七八卷,今仅存三十部,大多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同称四大翻译家。其翻译之方法与学识,为我国佛教传译史上之泰斗。主要译作除转识论、大乘唯识论 等唯识论典外,另有金光明经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 、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此书乃瑜伽师地论 之别出本)、俱舍论 释、大乘起信论 等。其中以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影响最大,此二论乃南朝摄论学派之主要理论根据,真谛亦因之被尊为摄论宗 之祖。[续高僧传卷一、摄大乘论序、大唐内典录 卷四、卷五]
  • 真谛 (汉语字词)

  • 真实的道理或意义:人生真谛。
  • 真谛造句

    认真思考生活,探究生活真谛,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切实做到的。
    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让他过早地白了双鬃,但也让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生命毫无意义,死亡才是人生的真谛。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鼓励我们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希望,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
    当你投入进去,你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去奋斗的,又如我们投入了感情,投入了伤害,蓦然回首,我们却很难退出来,我们有太多的不舍和不甘,这些都是环境赐予我们生活的真谛,脱身出来看看,环境已近影响了我们。
    目标在生活中,坚持就是胜利,作为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开心舒心才是真谛,自从坚守定,功到自然成。
    才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我要感恩老师。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像他们有价值,那么就会理解为他人奉献时的真谛。
    尘世间,多少繁华落尽,多少悲喜不明,生命在短暂的燃烧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也许,当一切都看透,一切都淡若后,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这一生不为名利,不求奢侈,只要红尘有你,便已足矣。
    也许有一些人,他们不会像老师那样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也不会像父母告诉我人世的真谛。他们会给你讲一些简短却动听的故事,他们也许会教你玩好玩健康的游戏。他们就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学。
    只有认真的去爱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所以,当你心存感恩的心去拥抱整个世界,当你心存感激的心去报答整个世界的时候,人间真谛就在你的身边。
    我喜欢草原的绿意与豁达,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然地真谛。
    年轻时输了的人,也可能因为真心付出而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持续了一年多的爱情,却没有看到爱情的真谛,也许这就是岁月的折磨,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狡猾的人,也许终身得利,却失去了真实的自己;诚实的人,也许一生坎坷,却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中国有句成语说,苦尽甘来。另一句又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鼓励人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希望,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自由是一个梦想,孕育在宽广的天空之中,为生命的真谛谱写出风云变幻。
    健康的心理使我领会了很多生活的真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512
    笔画: 10
    五笔: FH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C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从目,从乚( 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1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di]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U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BB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帝声。本义:细察;详审)

    (2) 同本义

    谛,审也。从言,帝声,字亦作諦。——《说文》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三国志》

    (3) 明白;了解

    或有未谛,循循诱之。——鲁迅《且介亭杂文》

    副词

    (1) 详细,仔细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谛听(仔细地听)

    名词

    (1) 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

    实义是谛义、真义、如义、不颠倒义、无虚诳义。——《大毗婆沙论》

    (2) 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意义 。如:真谛

    英文翻译

    careful,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3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