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写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从目,从乚(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眞 | 側鄰 | 章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ĭĕn | cjin/tji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 同本义
實,富也。——《说文》
实,满也,塞也。——《小尔雅》
实,荣也。——《墨子经上》
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素问·调经论》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家虚而大臣实。——《韩非子·亡征》
(3) 又如:殷实;实核(种子);实谷(子粒饱满的谷类作物)
(4) 真实;诚实
实,诚也。——《广雅》
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论衡·乱龙》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实充(老实);实受(忠厚老实);实业(实际业绩);实迹(真实的证据,事实);实拍(实在的);实丕丕(实呸呸、实坯坯。都指实实在在);实志(真实的心愿);实理(真实的道理);实音(确实的消息);实户(实际户数);实支(实际支出);实年(实际年龄);实务(实际事物);实福(实际的幸福);实祸(实际的祸害)
(6) 广大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节南山》
(7) 坚实;坚强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
(8) 又如:实落(结实;实实在在);实拍拍(形容硬、结实);实秘秘(严严实实);实癖癖(硬鼓鼓);实坚(坚定)
名词
(1) 钱财; 财产; 财物
聚敛积实。——《左传·文公十八年》
令尹问蓄聚积实。——《国语·楚语》
好实无厌。——《礼记·哀公问》
耻费强实。——《礼记·表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国语·晋语》
庭实设。——《仪礼·聘礼》。注:“乘马。”
庭实,贡献之物也。——《后汉书·班彪传》注
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礼记·表记》
(2) 又如:积实(积累财富)
(3) 果实;种子
草木之实。——《礼记·祭统》。注:“菱芡榛栗之属。”
实函斯活。——《诗·周颂·载芟》。笺:“种子也。”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结实
(5) 实际,事实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6) 又如:实情
(7) 物资,器物
在军无日不讨军事而申儆之。——《左传》
(8) 结果,效果
畏惧存想,同一实也。——王充《论衡》
(9) 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副词
(1) 真正地;确实;实在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实供(如实招供);实属谣言;实有其事;实然(真实;实在);实稔(确实成熟了)
(3) 果然
毕阳实送 州犁于 荆。——《国语》
(4) 终于
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吕氏春秋》
(5) 实际上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 充满;充实;填塞
实其言,必长晋国。——《左传·宣公十二年》
狗马实外厩。——《战国策·齐策四》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实牣(充满;充实);实实窒窒(拥挤不堪的样子);实心(充塞于心);实窒胡同(死胡同);实边(充实边疆);实禀(充实粮仓)
(3) 实践;实行 。如:实其言(实行其所说的事)
(4) 结果实;结子实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5) 使加强,充实
徙民实边。——《汉书·晁错传》
(6) 察实;核实
阅实其罪。——《书·吕刑》
(7) 即,就是
我之先君,实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从兄希声》
(8) 据实陈报
令国中凡有游产,皆使自实。——《三国志》引《魏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t8 [客英字典] shit8 [台湾四县腔] siit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舃(
)声。本义:移置;放置)(2) 同本义
写,置物也。——《说文》。俗字亦作泻。
以浍写水。——《周礼·稻人》
牛弗进,则置虚命彻。——《左传·昭公四年》。注:“写器令空。”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礼记·曲礼上》。注:“写者,传已器中,乃食之也。”
(3) 输送
发北山石椁,乃写 蜀、 荆地材皆至。——《史记》
(4) 倾吐,倾诉;抒发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
写,除也。——《广雅》
我心写也。——《诗·小雅·裳裳者华》。笺:“则我心所忧,写而去矣。”
何以含忍,寄之此诗;何以写思,记之斯辞。——晋· 陆云《失题》
(5) 又如:写心(抒发内心感情);写志(发抒情志);写情(抒发感情);写怀(抒发情怀);写念(抒发思念之情);写思(抒发情思);写神;写忧(发抒排除忧闷)
(6) 传抄地书写(汉以前只用“书”,汉以后“书”与“写”并用)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后汉书·班超传》
武帝置写书官。——《汉书·艺文志》
可笑此公何太惑,读书写字到三更。——宋· 文同《可笑口号》
(7) 又如:写卷头(乡试时,考生在考前领取空白试卷,填写姓名、年龄、籍贯、祖宗三代履历后交回。入场时到二门口再发给);写字洞(办公室);写染(指书法、绘画、写诗、作文等笔墨之事)
(8) 抄写
《三都赋》成,竞相传写。——《晋书·左思传》
困乏写手,一时未得奉寄。——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
(9) 又如:写白(誊清);写手(抄手);写书(抄写书籍);写经(抄经);写录(抄录)
(10) 仿效;描绘
雷震之声,可以放钟写也。——《淮南子·本经》
坟墓写状以孤出,哭泣含声而相召。——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
(11) 又如:写物(描绘人或物);写境(描写环境);写载(描画);写状(描摹形状);写貌(描绘形象);写妙(描绘传神);写放(描画实物)
(12) 画
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僧师徒四位喜容。——《西游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13) 又如:写像(画像);写载(描画);写生;写影(画像;作画);写真图,写真像(画像);写形(画像,图写形貌)
(14) 写作,创作
文章写法,其道则一。心地光明,便有灵感,入情入理,就成艺术。——孙犁《秀露集》
(15) 又如:写定(写成定本);写法(写作方法)
(16) 签订 。如:写纸(订阅契约);写工(签订做长工的合同);写雇(雇用);写立(签订)
(17) 租赁,确定某种出租或雇佣关系
如今写了两只大官船,兵部里讨的火牌,勘合,一家子都往任上去了。——《醒世姻缘传》
写了哥子的船。——《警世通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a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显示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照 | 之少 | 章 | 宵A | 上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ɕĭɛu | cjeuh/tj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