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画葫芦

kàn yàng huà hú lú [ kan yang hua hu lu]
繁体 看樣畫葫蘆
注音 ㄎㄢˋ 一ㄤˋ ㄏㄨㄚˋ ㄏㄨˊ ㄌㄨˊ

词语释义

1.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词语解释

  1. 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捲。”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捲。”

汉字详情

kàn,kān [kan]
部首: 456
笔画: 9
五笔: RHF
五行:
仓颉: HQBU
四角: 20605

详细解释

kān

动词

(1) 守护

原是一个老军看管。——《水浒全传》

(2) 又如:看坡(守护庄稼);看陵(看守皇帝陵墓);看养(守护,照料);看钱奴(守财奴);看鸡(孵鸡);看肚兜铜钱(仅有的几个钱);看坟的打抽丰(歇后语。吃鬼;向鬼索取财物。比喻极为刻薄,吝啬)

(3) 看押,监视以防逃跑 。如:看住他,别让这小子跑了!

(4) 另见 kàn

kàn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远望。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2) 同本义

看,睎也。(睎,望也。)——《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 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4) 探望;问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 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 瞧;观看

出门看火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 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电影;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 料理,准备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9) 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

(10) 估量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 又如: 看小(歧视, 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 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 阅读

殷中军被废 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 又如:看书;看报

(15) 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 认为。如:你看这个计划行不行?

(17) 看顾;照料,料理 。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 观赏 。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 听,闻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 刘克庄《最高楼》

(20) 物色

我家做官的到任所,还望大人替他看所宅舍儿,好搬取家小。——《金瓶梅词话》

(21) 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 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助词

(1) “看怎么样”的省略,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后面,表示试一试

赵能道:“说的是,再仔细搜一搜看。”——《水浒全传》

(2) 另见 kān

英文翻译

look, see; examine, scrutiniz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1 ho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n5 kon1 [客英字典] kon5 kan1 [台湾四县腔] kon5 kon1 [宝安腔] kon5 [陆丰腔] kon5 [梅县腔] kon5 [沙头角腔] kon5 [东莞腔] kon5 [客语拼音字汇] kon4
◎ 潮州话:toiⁿ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寒平聲開口一等kʰɑnkhan/qan
yàng [yang]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U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TQ
四角: 489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羕( 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2) 假借为“像”。式样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唐· 白居易《缭绫》

(3) 又如:样银(用于测定银子成色的样品);样儿(样子。指可供人模仿的式样或效法的标准);样子间(陈列样品的处所);样米(作为样品的米);样物(作为样品之物);样度(样式,法式);样当(样子,模样);样制(物品的样式);样钱(钱币铸成后呈验的样品)

(4) 形状,模样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又如:样法(样范);样色(花样);式样(人造的物体的形状);走样(失去原来的样子);花样(花纹的式样,也泛指一切式样或种类);样制(物品的样式)

(6) 人的模样或神情 。如:样势(模样);样模(模样)

(7) 用于改正拼排错误的样张 。如:清样

量词

种类 。如:样色样(种种;各方面);多样

英文翻译

shape, form, pattern, styl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ĭaŋjang
huà [hua]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GL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UW
四角: 1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k6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

[hu]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DEF
五行:
仓颉: TJRB
四角: 4462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蒜或大蒜的别名

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

英文翻译

bottle-gourd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海陆丰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ɣugho/hu
[l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Y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HS
四角: 44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英文翻译

rushes, reeds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