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恤

shěng xù [ sheng xu]
注音 ㄕㄥˇ ㄒㄨˋ

词语释义

顾恤;体恤。

词语解释

  1. 顾恤;体恤。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反惠为困。”

引证解释

⒈ 顾恤;体恤。

汉贾谊《新书·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反惠为困。”

省恤的网络释义

省恤

  • 顾恤;体恤。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反惠为困。”
  • 汉字详情

    shěng,xǐng [sheng,xi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I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HBU
    四角: 90602

    详细解释

    shěng

    名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xǐng)本义:察看)

    (2) 王宫禁署,禁中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动词

    (1) 减少;精简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xǐng

    动词

    (1)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shěng

    英文翻译

    province; save, economiz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2 sing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3 [海陆丰腔] sen1 sem3 sang3 [梅县腔] sang3 sen3 [陆丰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g3 sen3 [台湾四县腔] sen1 sem3 sang3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en1 sen3 sem3 [宝安腔] sen3 [梅县腔] s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景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ʃĭɐŋsriengx/shyank
    [xu]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TL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BT
    四角: 97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show pity; relieve, help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辛聿入聲合口三等syt/sv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