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ěng
名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本义:察看)(2) 王宫禁署,禁中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动词
(1) 减少;精简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动词
(1)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3 [海陆丰腔] sen1 sem3 sang3 [梅县腔] sang3 sen3 [陆丰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g3 sen3 [台湾四县腔] sen1 sem3 sang3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en1 sen3 sem3 [宝安腔] sen3 [梅县腔] s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省 | 所景 | 生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ʃĭɐŋ | sriengx/shyan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宀(
)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2) 同本义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六畜遂字。——《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亭有畜字马,岁课息。——《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4)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
(5)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字马(怀孕的马)
(6) 抚养;养育;教养
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牛羊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7) 又如:字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抚养孤儿)
(8) 爱
于父,不能字厥子。——《书·廉诰》
乐王鲋字而敬。——《左传·昭公元年》。注:“字,爱也。”
(9) 又如:字孤(抚爱孤儿);字爱(抚爱)
(10) 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天会间,充女直字学生,学问通达,观书史,工为诗。——《金史·温敦兀带传》
(11) 治理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
(12) 取名;取表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武字 子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张衡字 平子。——《后汉书·张衡传》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13) 女子许嫁
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茅盾《动摇》
(14) 又如:字人(女子嫁人)
名词
(1) 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汉书·艺文志》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通志·六书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字指(文字的含意);字号(以文字作符号);字音(文字的读音);字格(书写文字的格式);字债(文字的债务);字学(文字学);中国字,汉字;篆字;字脚(字眼);字养(指用在某处的字眼)
(3) 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名,冠字。——《礼记·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 仲尼,姓 孔氏。——《史记·孔子世家》
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 涉。——《史记·陈涉世家》
(4) 名号
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论衡·书虚》
(5) 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
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 权勿用见这字,收拾搭船来 湖州。——《儒林外史》
(6) 又如:字据;立字为凭
(7) 字眼,词 。如:他用字准确;在创业者的字典里找不到“害怕”这个字
(8) 字迹 。如:字仿(仿照字样学写字);他写一手好字;她的字很难认
(9) 书法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又有李元中,字画之工,追踪 钟王。—— 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
(10) 书法作品
原来是问金冬心的字,我拿去卖了。—— 巴金《秋》
专藏字,不藏画
(11) 书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儒林外史》
(12) 字体 。如:颜字;柳字
(13) 字音 。如:咬字;字正腔圆
(1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5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5 cih5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梅县腔] se5 ze3 [东莞腔] su5 [陆丰腔] sii6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ri7, re6[潮阳]r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字 | 疾置 | 從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dzʰĭə | zih/dzioh |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号 | 胡倒 | 匣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ɣɑu | ghauh/h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