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刑薄敛

shěng xíng bó liǎn [sheng xing bo lian]
注音 ㄕㄥˇ ㄒ一ㄥˊ ㄅㄛˊ ㄌ一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省:减少;敛:征收。减省刑法,薄征赋税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7回:“勤于国政,省刑薄敛,养士训武,修复关隘。”

成语用法

省刑薄敛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汉字详情

shěng,xǐng [sheng,xi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I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HBU
四角: 90602

详细解释

shěng

名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xǐng)本义:察看)

(2) 王宫禁署,禁中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动词

(1) 减少;精简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xǐng

动词

(1)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shěng

英文翻译

province; save, economiz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2 sing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3 [海陆丰腔] sen1 sem3 sang3 [梅县腔] sang3 sen3 [陆丰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g3 sen3 [台湾四县腔] sen1 sem3 sang3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en1 sen3 sem3 [宝安腔] sen3 [梅县腔] s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景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ʃĭɐŋsriengx/shyank
xíng [xing]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GA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T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

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

阴为刑。——《易·本命》

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

(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3) 惩罚

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

名词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

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

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2) 通“形”。形容,形体

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

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

(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

(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

(6) 姓

英文翻译

punishment, penalty;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客英字典]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海陆丰腔] hin2 [东莞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宝安腔] hin2 [陆丰腔] hin3
◎ 潮州话:hêng5 (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ɣieŋgheng/heng
báo,bó,bò [bao,bo]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IGF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EII
四角: 441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英文翻译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方言集汇

◎ 粤语:b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8 [陆丰腔] pok8 [沙头角腔] pok8 [东莞腔] bu1 pok8 [台湾四县腔] pok8 [宝安腔]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梅县腔] pok8 [客英字典] pok8
◎ 潮州话:波窝8 波窝7 ,boh8(pôh) bo7(p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傍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buakbʰuɑk
liǎn [lian]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WGI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OK
四角: 8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佥( qiān)。本义:收集,聚集)

(2)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 收获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 征收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 收缩;退缩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9)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 停止 。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11) 入殓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 收敛,约束言行

为敛威去。——清· 张廷玉《明史》

(14)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 整肃;整理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名词

赋税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英文翻译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lim6
◎ 潮州话:娜奄2 [潮州]罗奄2 ,niam2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