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

zhí guān [ zhi guan]
繁体 直观

词语释义

直观 zhíguān

(1) 用感官直接接受的

直观教具
visual;be directly perceived through the sense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用感观直接接受的或直接观察的。 王国维 《文学小言》:“自他方面言之,则激烈之情感,亦得为直观之对象、文学之材料。” 秦牧 《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这样随处进行的直观学习也将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直觀的国语词典

不经过理智推理过程,而由感觉或精神直接体验的一种认识作用。

直觀的网络释义

直观 (汉语词语)

  • 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中国按其不同涵义分别译为直观和直觉。“直观”一词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涵义。在康德哲学中,直观有两种特殊的涵义。在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中,“直观”一词的涵义通常与感性认识同义,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反映。但在有些场合,“直观”一词也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
  • 直觀的翻译

    英语: directobservation,directlyperceivedthroughthesenses,intuitive,audiovisual
    德语: Anschauung(S),anschaulich(Adj),plastisch(Adj)
    法语: intuition,audiovisuel

    汉字详情

    zhí [zhi]
    部首: 512
    笔画: 8
    五笔: FH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M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副词

    (1) 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动词

    (1) 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名词

    (1) 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1) 即使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介词

    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沙头角腔] cit8 [东莞腔] tsik8 [海陆丰腔] chit8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除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drik/diokɖʰĭə
    guān,guàn [guan]
    部首: 706
    笔画: 24
    五笔: AKKQ
    仓颉: TGBUU
    四角: 46212

    详细解释

    guān

    動詞

    (1) (形聲。從見,雚( guàn)聲。本義:仔細看)

    (2) 同本義

    觀,諦視也。——《説文》

    觀,視也。——《廣雅·釋詁一》

    觀者如市。——《莊子·人間世》

    觀于大海。——《莊子·秋水》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易·係、繋辭下》

    吴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史記·孫子吴起列傳》

    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滑稽列傳》

    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明· 魏學洢《核舟記》

    因得觀所謂石鍾、鐘 山中者。——宋· 蘇、囌軾《石鍾、鐘 山記》

    (3) 又如:觀覷(觀看);觀占(觀瞻,觀看);觀玩(觀看賞玩);觀濤(觀賞浪潮);觀成(觀看成果)

    (4) 觀察,審察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秦策》

    吾觀晋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爲之説,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

    (5) 又如:參觀(實地觀察);綜觀(綜合觀察);坐井觀天;觀過知仁(觀察一個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就可了解他的爲人);觀時(察看時機)

    (6) 示範;顯示

    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左傳·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觀四國。——《周禮·冬官》

    饗賜單于,觀以珍寶。——《漢書·宣帝紀》

    (7) 又如:觀治(顯示治績);觀民(顯示于民);觀世(嚮世人顯示);觀示(示範)

    (8) 游覽 。如:觀游(觀賞游覽);觀池(供游觀的池沼);觀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賞;觀賞

    公將如棠觀魚。——《左傳·隱公元年》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10) 又如:觀風(亦作“關風”。觀賞風光;望風);觀樂(觀賞玩樂;欣賞音樂);觀玩(觀賞玩味)

    (11) 佛家語 。如:觀心(佛家語。指内觀自己的心性);觀法(佛家語。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觀照(佛家語。用智慧來照明真理)

    (12) 通“勸” 。如:觀王(勸説帝王)

    (13) 閲讀

    余因得遍觀群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姑俟异目觀。——清· 袁枚《黄生借書説》

    名詞

    (1) 容飾,外觀 。如:觀美(外觀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又如:奇觀(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舊觀(原來的樣子);改觀(改變原來的樣子);壯觀(壯麗的景象);大觀(氣勢宏大的景象)

    (4) 對事物的認識,看法 。如:世界觀;人生觀;樂觀;悲觀;觀化聽風(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見 guàn

    guàn

    名詞

    (1) 古代天子、諸侯宫門外張示法令的地方。同“闕”

    觀謂之闕。——《爾雅·釋宫》郭璞注:“ 孫炎曰:‘宫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

    出游于觀之上。——《禮記·禮運》

    是以鳳凰來信,集羽族于觀闕,肉角馴毛宗于外囿。——《後漢書·班固傳·典引》

    (2) 又如:觀闕(古代帝王宫門前的兩座樓台);觀魏(即觀闕)

    (3) 台榭

    宫室不觀,舟車不飾。——《左傳·哀公元年》

    大王見臣列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髮揮,自當、噹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觀台(台榭);觀榭(亭台樓榭);觀閣(亭台樓閣)

    (5) 鳥名。通“鸛” 。如:觀雀(鸛和雀);觀諱(鳥名)

    (6) 京觀 。如:築觀(建築京觀)

    (7) 道教的廟宇

    臣請本道定寺爲三等,觀爲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觀道士十四。——《新唐書·李叔明傳》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儘是劉郎去後栽。——唐· 劉禹錫《戲贈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隸于宫觀之籍。——顧炎武《復、複庵記》

    (8) 又如:白雲觀;觀寺(寺觀);觀宇(道觀佛寺);觀闕(指廟宇)

    (9) 古國名 。如:觀國(在今頓丘衛縣)

    (10) 通“鸛”。雚雀鳥

    彼視三釜三千鍾、鐘 ,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莊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觀射父

    (12) 另見 guā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view;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gon5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宝安腔] gon1 [沙头角腔] gon1 [客英字典] kwan1 gwon1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1 gwo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梅县腔] gw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