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意

shèng yì [ sheng yi]
注音 ㄕㄥˋ 一ˋ

词语释义

盛意 shèngyì

(1) 盛情;非常浓厚的情意

你的盛意我心领了
great kindness;generosity

词语解释

  1. 犹盛情。

    《孔丛子·对魏王》:“ 子高 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 唐 元稹 《献事表》:“自是言事者惟惧乎言不直、諫不极,不能激 文皇 之盛意。”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使足下所慕得其正,僕将有以佐而翌之,而何敢逆盛意,而取不让之责乎?”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引证解释

⒈ 犹盛情。

《孔丛子·对魏王》:“子高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
唐元稹《献事表》:“自是言事者惟惧乎言不直、諫不极,不能激文皇之盛意。”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使足下所慕得其正,僕将有以佐而翌之,而何敢逆盛意,而取不让之责乎?”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盛意的国语词典

浓厚的情意。《西游记.第三○回》:「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也作「盛情」。

盛意的网络释义

盛意

  • 盛意是汉语词语,拼音:shèng yì,释义:盛情;浓厚的情意。
  • 盛意的翻译

    德语: Großzügigkeit (S)​
    法语: grande bonté, grande faveur

    盛意造句

    张师傅的隆情盛意,我终身难忘。
    你的邀请我心领了,感谢盛意改日一定践约。
    导报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从“浙商之春”到“六月行动”,召唤浙商回乡创业,浙江可谓盛意拳拳。
    尽管中国方面盛意拳拳,但欧美企业参展的情况却不甚理想。
    道友邀请贫道来立人教,但却为他人所抢,然道友的一番拳拳盛意与坦荡信任之情,贫道却是铭记于心了,道友但有所求,贫道不遗余力也!
    兰陵这一番话说的非常诚恳,拳拳盛意柳墨玉自认听得出来,一番话只把柳墨玉姐妹说的连连点头,江湖凶险,当初在。
    相较于伊朗的“盛意拳拳”,欧盟英法德三国却表现得比较冷淡。
    但晚上,看着全队上下盛意拳拳,“胡司令”也笑纳了队员们献上的鲜花和蛋糕。
    人则仅受之可耳;若感其盛意,见于言词,语未出口,而曼殊已将画分为两半矣。
    除了免费拿门票,参加本次车展的顺德车商也“盛意拳拳”。
    她不便太辜负她们兄弟的一番盛意。
    云太师不在,又不知爹爹何日回朝,叫我一心挂两头,好不悲苦!虽然蒙云太太盛意相留,终非了局!
    我要谢谢你们无与伦比的盛意招待。中国人平易近恰是以这类热忱好客而闻明世界的。
    阁下,假如您改天再提出这个邀请的话,我会十分感激的,但刚才蒙您允许我拜见伯爵夫人,所以您的盛意我领了,等下一次再接受吧。
    鸿渐发急,劝她勉强振作一下,别辜负辛楣的盛意。
    老人家拳拳盛意,我们便恭敬不如从命,打扰了。
    扬州相关部门对万达的“落户”也是“盛意拳拳”。
    虽然伍兹盛意拳拳,但“虎嫂”艾琳却并没有出现在见面会现场。
    哪里!哪里能这样说?这只是家传的祖训而已,如果不是您和索菲亚殿下的拳拳盛意,我最终也不会说出来不是?
    郦生所言也有道理!太子既盛意拳拳,如此器重,又何必再去秦国奔走钻营!

    汉字详情

    shèng,chéng [sheng,cheng]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DNN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SBT
    四角: 53102

    详细解释

    chéng

    名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动词

    (1) 把东西放进去 。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方〉∶居住;生活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shè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副词

    (1) 极力;表程度深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名词

    (1) 极点;顶点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动词

    (1) 赞美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英文翻译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s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沙头角腔]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g4 sin2 sin4 [海陆丰腔] shin5 [宝安腔] sin2 | sin5 [台湾四县腔] siin5 [梅县腔] shin2 shin5 [陆丰腔] shin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ʑĭɛŋzjeng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