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论定

gài guān lùn dìng [ gai guan lun ding]
繁体 蓋棺論定
注音 ㄍㄞˋ ㄍㄨㄢ ㄌㄨㄣˋ ㄉ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盖棺论定 gàiguān-lùndìng

(1) 一个人一生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作出定论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可斋续稿后·挽史鲁公》
A man's merits or demerits can be finally judged only after his death

(2) 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一时一事作出定论

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盖棺论定了
make final judgemen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史 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成语用法

盖棺论定连动式;作谓语;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引证解释

⒈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

《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古称盖棺论定,观於此事,知盖棺犹难论定矣。”
马南邨《燕山夜话·林白水之死》:“林白水的一生,无论如何,最后盖棺论定,毕竟还是为反抗封建军阀、官僚而遭杀害的。”
亦作“盖棺定论”。 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於子孙之乞言耳。”

盖棺论定的国语词典

人一生的是非功过,要到死后才能论定。《明史.卷一八二.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也作「盖棺事定」。

盖棺论定的网络释义

盖棺论定

  • 盖棺论定,读音gài guān lùn dì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
  • 盖棺论定的翻译

    日语: 死後(しご)その人の真価(しんか)が定(さだ)まる
    俄语: посмéртно вынести оцéнку

    盖棺论定造句

    事情现在还没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你先别忙着下结论。
    这件贪污案已经叁审定讞,如今总算盖棺论定。
    我们这一代的成就,得等到下一代来盖棺论定才算数。
    即使已经盖棺论定,如有新事证,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王先生一生的成就,盖棺论定地说,是功大於过。
    盖棺论定,也不尽然;有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
    古人说“盖棺论定”,其实有些人物“盖棺”也未必能“论定”,他们的功过在历史上始终是个争议的问题。
    等他死后,再来为他的一生功过盖棺论定也不迟。
    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盖棺论定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
    这件贪污案已经三审定谳,如今总算盖棺论定。
    王先生一生的成就,盖棺论定地说,是功大于过。
    即使已经盖棺论定,如有新事证,历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相应的判断需要是渐进演变的意见,而不是在每个报告结束时刻的盖棺论定。
    因为有“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这样一个盖棺论定的结论,所以原本很复杂的口传文学编创问题也就很少有人涉足了。
    在中国,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西方的宗教里面有“末日审判”,我们中国有“盖棺论定”。鲍鹏山 
    这世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参与评论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所谓盖棺论定的道理多简单,就是有人操之过急。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介定好人与坏蛋,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
    对于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已经盖棺论定的事,他会表示自己的意见,可是也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去与别人辩论其正当性。
    世界各地的圣诞老人首脑们在丹麦的年度峰会上发布了一条公告,圣诞老人的故乡由此盖棺论定:格陵兰岛。
    一个人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时间去看另一个人,感受竟有天壤之别。青史留名者的功过于非,恐怕连“盖棺论定”都是为时过早。往往需要几十年,在不同的时间,立场,尺度上得出不同的结论。芮成钢 
    他告诉儿子们说,不能以一季来判断树,更不能以一时来判断人,因为人之本质源自他们喜乐爱的根本只有在其生之了结时,才可盖棺论定。

    汉字详情

    gài,gě,hé [gai,ge,he]
    部首: 635
    笔画: 11
    五笔: UGLF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GBT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gài

    名词

    (1) (形声。从艸,盍( )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3)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

    (4) 雨伞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

    (5) 车篷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己亭亭如盖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盖弓(车盖弓。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

    (7) 容器的盖子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壶盖;盒盖;引擎盖;照像机镜头罩盖;窄口瓶盖;盖盅(一种有盖子的茶杯)

    (9) 耢 。一种整地的农具。如:盖磨(即耢。平整土地的农具)

    (10) 通“阖”( )。门扇

    还复瞻被九盖皆继。——《荀子·宥坐》

    动词

    (1) 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

    盆盖井口,毋令烟上泄。——《墨子·备穴》

    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说林》

    所盖多矣。——《左传·成公二年》

    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荀子·王制》

    治舍盖屋。——王褒《僮约》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盖脸(遮羞);盖抹(掩盖;遮掩);盖藏(掩盖;隐藏)

    (3) 引申为胜过、超出

    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4) 又如:盖代(绝代,绝世)

    (5) 建造 。如:盖新房;盖造(建造)

    (6) 通“害”( hài)。伤害,杀害

    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书·吕刑》

    谟盖都君,咸我绩。——《孟子·万章上》

    (7) 又如:相盖(相害;加害)

    (8) 通“阖”。关闭

    盖天下,视海内,长举而无止,为之有道乎?——《管子·山权数》


    (1) 因为,由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盖缘(因为);盖因(因为);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3) 发语词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西游记》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副词

    (1)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却,则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通“盍”( )

    (4) 何

    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5) 何不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6) 另见

    名词

    (1)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另见 gài

    (1) 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英文翻译

    cover, hide, prot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oi3 koi3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guān [guan]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PNN
    五行:
    仓颉: DJRR
    四角: 439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棺,榇也,所以掩尸。孝经郑注:“周尸为棺。”——《说文》

    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白虎通》

    阳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古文考》

    (2) 又如:棺材本(借指养老的钱);棺材座子(棺材下面的底座);棺尸(棺材中的尸体);棺衾(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英文翻译

    coffin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gon1 [陆丰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沙头角腔] gon1 [东莞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dìng [di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H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YO
    四角: 3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decide, settle, 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6 di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六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徑青開去聲開口四等dengh/denqdʰ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