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宋史·食货志下三》:“ 世宗 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以盐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许之,今两税盐钱是也。”《元史·食货志五》:“本司自 至元 十四年创立,当时盐课未有定额,但从实恢办。”《明史·徐阶传》:“ 鄢懋卿 骤增盐课四十万金。 阶 风御史请復故额。”《清史稿·食货志四》:“灶不乐以盐归垣,商亦无资完课。此垣商纳课之亦难行也。”
指办理盐课事务。
宋 秦观 《代蕲守谢上表》:“昨以出按荆车,兼程盐课,猥虞旷废,妄致勤劳。”《明史·食货志四》:“ 松江 所负课六十餘万,民诉於朝。命直隶巡抚 周忱 兼理盐课。”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引《宋史·食货志下三》:“世宗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以盐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许之,今两税盐钱是也。”
《元史·食货志五》:“本司自至元十四年创立,当时盐课未有定额,但从实恢办。”
《明史·徐阶传》:“鄢懋卿骤增盐课四十万金。 阶风御史请復故额。”
《清史稿·食货志四》:“灶不乐以盐归垣,商亦无资完课。此垣商纳课之亦难行也。”
⒉ 指办理盐课事务。
引宋秦观《代蕲守谢上表》:“昨以出按荆车,兼程盐课,猥虞旷废,妄致勤劳。”
《明史·食货志四》:“松江所负课六十餘万,民诉於朝。命直隶巡抚周忱兼理盐课。”
盐课的国语词典
盐税。清制分三项:一灶课,为盐田的地税,由灶丁缴纳;二引课,为运盐的税,由盐商缴纳;三杂课,为一切杂税的总称。
盐课的网络释义
盐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