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巴

yán bā [yan ba]
繁体 鹽巴
注音 一ㄢˊ ㄅㄚ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盐巴 yánbā

(1) 〈方〉食盐

common salt

词语解释

  1. 方言。食盐。

    沙汀 《困兽记》三:“大道上不时有赶场回家的农夫经过,提着油罐酒罐,或者肩着根扁担,扁担的一端捎着一块盐巴,几折钱纸。”《红色歌谣·红军在苗家心里生了根》:“分得盐巴和布匹,永远跟着共产党。”

引证解释

⒈ 方言。食盐。

沙汀《困兽记》三:“大道上不时有赶场回家的农夫经过,提着油罐酒罐,或者肩着根扁担,扁担的一端捎着一块盐巴,几折钱纸。”
《红色歌谣·红军在苗家心里生了根》:“分得盐巴和布匹,永远跟着共产党。”

盐巴的国语词典

食盐。

如:「做菜时加一点盐巴,才不会淡而无味。」

盐巴的网络释义

盐巴

  • “盐巴”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盐。《四川方言词源》中说,蜀中以汲自深井的盐水熬制的块状食盐,称作“盐巴”。
  • 盐巴造句

    清朝末年主营桐油、盐巴、木材和布匹。
    鲨鱼佔索国整体渔获量的大宗,不过索国人民通常不吃鲨鱼肉,而是将鱼肉乾燥并以盐巴腌渍后出口外销。
    另外,所购布匹、盐巴及一些针头线脑的小东西今天都已经与商家谈好,明天我便带人去买了运回店里。
    一张神奇的光牒,给许翼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盐巴换黄金,这也太小儿科了吧!修仙功法,那算啥?万年灵药,也只不过是用一块巧克力淘来。
    当时修机场,需要很好的体力,但大家吃的不过是把喂猪的苕藤、老芹菜等乱切一下,海椒盐巴一和就成。
    本来还想和这个面具小子酣畅淋漓一战的杨文,听完他的话,顿时犹如吃了盐巴一样,吞咽两难。
    如果有人要你把盐巴和胡椒粉混在一起,那很简单。
    凉拌式的吃法,把搅团盛在碗里,然后各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寡淡,选择放入,油泼辣子、油泼蒜泥、花椒盐巴水煮醋,剁青椒有时加一点香菜或者嫩韭菜。
    希望就像盐巴一样,没有营养,但它给面包增添了味道。若泽·萨拉马戈。
    家里的盐巴灯油、针头线脑,都是从它的屁股里抠出来的。
    随后,还少不了食物给养,何路良已经懒得烦了,大手一挥,往厨房那边一指,腊鱼腊肉、盐巴、米、衣服,爱拿就拿吧,只要你们背得动。
    我的建议只能算是大菜中的一勺盐巴,我只是将我身上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自己也许和我不同。
    云天仁弟,听得你之言,果真可以将盐巴产量增添十倍?
    这没油,没味精,只有盐巴,张天舫宁愿喝汤呀,至少,看起来不会黑黑乎乎的,就当忆苦思甜吧。
    “石烧一锅”平价石头火锅,汤头不加一点盐巴及味精,全是自然风味。
    一个鸡蛋可以打一瓶酱油,换三盒火柴,称八两盐巴,换三根香烟……八九岁的陈序富就常帮母亲拿鸡蛋换盐或者打酱油。
    然后就放在罐子中用盐巴放在一起的还要甲醛啊,克菌丹啊,倍硫磷啊,抗蚜威啊,炔螨特啊。
    若你在冰水中加入盐巴会有何变化?
    看到乡亲们凑集的干面饼、老陈酒和珍贵无比的盐巴,草儿就哭得更凶了,这类东西越多,就说明哥哥将会走得越远,回来的越晚。
    土特产、洋布、盐巴、贩牛贩马什么都做啊,就是给老板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FH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BT
    四角: 43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英文翻译

    sal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ba]
    部首: 333
    笔画: 4
    五笔: C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AU
    四角: 7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伯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pra/pe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