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

yán shāng [ yan shang]
繁体 鹽商
注音 一ㄢˊ ㄕㄤ

词语释义

1.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

词语解释

  1. 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宋史·食货志下四》:“议者谓:‘异时盐商於榷货务入纳转廊,惟视东南诸郡积盐多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原来 扬州 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造的。”

引证解释

⒈ 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
《宋史·食货志下四》:“议者谓:‘异时盐商於榷货务入纳转廊,惟视东南诸郡积盐多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原来扬州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造的。”

盐商的国语词典

经营盐业的商人。旧时盐商纳税于官,而取得盐引,专卖盐于引地之内。至民国二十年,乃决定取销专卖制,听任人民自由买卖。

盐商的网络释义

盐商

  •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 盐商造句

    维扬盐商所营,姑苏豪富所筑,不惜重资,务极华丽,不留余地,但事架叠,大抵不离乎俗者近是,何也?
    于是曹子才鞋底抹油开溜,夏青城无奈,只好腆脸来到盐业会馆恳求宛如等盐商,希望尽快复工。
    秦少东在新津是第一盐商,但放到双流、自流井、贡井这些地方的大盐商眼中也算不得什么。
    孟天许为首的盐商请愿团,立即出发前往重庆。
    说穿了,只要皇帝能牢牢控制盐商,这亏空就不是大问题。因为,真正供应皇上锦衣华服和寻欢作乐的,其实是盐商。而曹寅与其同僚的职责就是紧盯着盐商把银两拿出来而已。
    它发生于盐商的私家园林,却得到广大文人的支持和响应。
    比如扬州盐商富可敌国,你说若是他们把每年子息九百万,积攒个几年,买个首辅来当?没戏,那个不卖。
    所以朝廷怕盐商听到这个消息,寻衅闹事扰乱盐市,故而先拿您开了刀。
    从徽州出走的扬州盐商和他们的故乡一样不过分张扬,且有风流儒雅的气质,善结识文人雅士,而且谈吐不凡。
    结识了‘登州侠’盐商富豪郑浩然,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结为金兰契友。
    开拓敢为天下先奉献不甘国人后的自贡盐商。
    清朝当时在全国划分十一个盐区,扬州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利润高、销售范围广,使扬州盐商牟利甚厚。
    后半部分,重在述写老盐商在外逍遥洒脱,在家不乏金屋藏娇,整日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
    对育婴堂、河工、灾荒赈济等地方公益事业的资助等方面,同时,盐商也成为“地方”的代表,进行着宗族建设和地方社会建设。
    漕运、治河、盐务、榷税、交通五大支柱萃聚淮安一地,河员漕吏,挥金若土;盐商大贾,抛银似泥,烹天煮海,穷奇极妙。
    明清之季,又为盐商大贾所聚集,殷富甲于天下。
    郑元勋是扬州里最大的盐商,也是实力最雄厚的一个,他本是安徽人,不过一直住在扬州管理者淮扬地区的贩盐生意。
    当然,这个中原盐商郑老板,也是有私心的,这个少年能够在狼群之中击杀狼王有若囊中取物般的容易,有这个少年在车队之中,他也不用那么提心吊胆。
    又绣过一幅‘停针图’,真是穷态极妍,而且无法分辨是画、是绣;后来由扬州的一位盐商,拿一个汉玉连环,及南唐名家周昉作画的一幅美人图交换了去。
    盐商很有钱,天下人谁不吃盐呢?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FH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BT
    四角: 43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英文翻译

    sal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shāng [shang]
    部首: 225
    笔画: 11
    五笔: UM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commerce, business,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jang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