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

gāo yáo [ gao yao]
注音 ㄍㄠ 一ㄠˊ

词语释义

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陶(yáo)。

词语解释

  1. 亦作“ 皋繇 ”。亦作“皐陶”。亦作“皋繇”。传说 虞舜 时的司法官。

    《书·舜典》:“帝曰:‘ 皐陶 ,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汝作士。’”《论语·颜渊》:“ 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 皋陶 ,不仁者远矣。”《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一本作“皐陶”。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何不令 皋繇 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国家明刑有 皋繇 ,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槛车囚。”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你竟这样的侮辱我!说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 皋陶 大人那里去法律解决!”

  2. 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明 沉鲸 《双珠记·处分后事》:“误婴縲絏属 皋陶 ,咫尺天光不照。”

  3. 亦作“ 皋繇 ”。亦作“皐陶”。亦作“皋繇”。鼓的木框。皋,通“ 鼛 ”。

    《周礼·考工记·韗人》:“韗人为皐陶。”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皐陶,鼓木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皋繇”。亦作“皐陶”。亦作“皋繇”。

⒉ 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书·舜典》:“帝曰:‘ 皐陶,蛮夷猾夏,寇贼姦宄,汝作士。’”
《论语·颜渊》:“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荀子·非相》:“皋陶之状,色如削瓜。”
一本作“皐陶”。 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
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国家明刑有皋繇,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槛车囚。”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你竟这样的侮辱我!说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里去法律解决!”

⒊ 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明沉鲸《双珠记·处分后事》:“误婴縲絏属皋陶,咫尺天光不照。”

⒋ 亦作“皋繇”。亦作“皐陶”。亦作“皋繇”。鼓的木框。皋,通“鼛”。

《周礼·考工记·韗人》:“韗人为皐陶。”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皐陶,鼓木也。”

皋陶的国语词典

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皋陶的网络释义

皋陶

  • 皋陶(gāo 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传为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
  • 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
  •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和舜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 皋陶造句

    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
    皋陶遇到曲直难断的案例,便放出廌,依据廌是否顶触来判定是否有罪。
    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大业四十五年,女尊大陆北有皋陶阮氏,南有南吴漆雕氏。
    尧帝时,皋陶为大理,听讼断狱遇到难题,便放出獬豸,独角羊顶触的,一准是应该定罪之人。
    獬豸,协理皋陶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第一则故事,话说上古时期,尧和最高法官皋陶亲自审理一起刑事案件,皋陶连续三次判囚犯死刑,尧却连续三次否决,决定宽赦被审人。
    昔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愿陛下师法尧舜,以庙堂之事托臣等,无烦庶务,如是则高枕垂拱而万国宾服,臣等亦不胜受恩感激!
    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
    无论是舜帝的虚怀若谷,还是禹的尽职尽责,皋陶的犯言直谏,恐怕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少之又少了。
    但皋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肉刑之后,仅仅进行流放,很多时候不仅不能使犯罪的人改过从善,反而使其更加嚣张。

    汉字详情

    gāo,háo [gao,hao]
    部首: 501
    笔画: 10
    五笔: RD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AKJ
    四角: 26408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白形本声。湖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臯”为“皋”的俗字)

    (2)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4) 沼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小雅·鹤鸣》

    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汉书·贾山传》

    (5) 又如: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6) 水田

    耕东皋之沃壤兮。—— 《文选·潘岳·秋兴赋》

    (7) 高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公子偃……自 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左传·庄公十年》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余两幼儿曰橙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自注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灯架);皋门(古时王宫的外门)

    (11) 农历五月的别称 。如:皋阴(五月的寒气)

    形容词

    (1) 通“高”。与下卑相对

    (2) 通“咎”( jiù)。罪过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3) 另见 háo

    háo

    动词

    (1) 通“嗥”。号叫

    来瞽令皋舞。——《周礼·春官》

    (2) 又

    诏来瞽皋舞。

    (3)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the high land along a r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海陆丰腔] gau1 [梅县腔] gau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táo,yáo [tao,yao]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QRM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POU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áo

    名词

    (1) (形声。从阜,匋( táo)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3)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4)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5)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6) 烧制陶器的匠人 。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7) 姓

    动词

    (1) 制作瓦器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2)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3) 陶冶,化育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4)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5) 烤灼,炎炽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6) 除去 。如:陶洗(革除;涤除)

    (7) 毁谤 。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容词

    (1) 快乐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yáo

    名词

    (1) 通“窑”。窑灶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英文翻译

    pottery, ceramics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2 to2 rau2 [客英字典] jau2 tau2 [沙头角腔] tau2 [梅县腔] tau2 jau2 [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au2 to2 jeu2 j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陆丰腔] jau3 to3 [宝安腔] tau2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