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

gāo lán [ gao lan]
繁体 皋蘭
注音 ㄍㄠ ㄌㄢˊ

词语释义

1.亦作“皐兰”。 2.泽边的兰草。 3.山名。 4.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 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南朝 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日隐 龙堆,翰海 飞沙,皋兰 走雪。”唐 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汉 设 金城县,明 为 兰县,清 改 皋兰县。清 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词语解释

  1. 亦作“皐兰”。泽边的兰草。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 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

    《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 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皐兰”。

⒉ 泽边的兰草。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⒊ 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皐兰下。”
南朝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 皋兰走雪。”
唐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皋兰北, 胡霜损汉兵。”

⒋ 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

清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王诫亭先生,固秦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皋兰造句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
皋兰县经作站负责人介绍,此次试验种植品种有菜花、架豆、豇豆、黄瓜、笋子等。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其疆域在西部有所扩展,军事前哨扩展到永靖、兰州、榆中、皋兰、靖远县一带,并进行大规模修复长城活动。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
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近日,皋兰县石洞镇明星村六社涧沟滩村民杨勤君家的洋芋地里村民扎堆,原来,由市农研中心组织召开的马铃薯新品种示范观摩会在这块田里热闹举行。
啪一声,弹弓弦断了,形势万分危急也是在清末,今日皋兰一带,出了一位女侠客。
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出行之前,通常会到佛寺、道观上香祭拜;也有祭祀马王爷的,过去皋兰县什川乡就建有马王庙,经过此地的车户、脚户,都会到庙里上香。
徐大武解释道,皋兰境内梁峁沟壑纵横,同兰州一样缺乏开阔的地域空间。
在皋兰县忠和镇崖川小学,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本字典。
皋兰警方召开一所一亮点现场观摩会。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本报讯皋兰县无业男子黎先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出狱后,竟不思悔改,再次组织他人进行犯罪活动。

汉字详情

gāo,háo [gao,hao]
部首: 501
笔画: 10
五笔: RD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AKJ
四角: 26408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白形本声。湖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臯”为“皋”的俗字)

(2)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4) 沼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小雅·鹤鸣》

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汉书·贾山传》

(5) 又如: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6) 水田

耕东皋之沃壤兮。—— 《文选·潘岳·秋兴赋》

(7) 高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公子偃……自 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左传·庄公十年》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余两幼儿曰橙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自注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灯架);皋门(古时王宫的外门)

(11) 农历五月的别称 。如:皋阴(五月的寒气)

形容词

(1) 通“高”。与下卑相对

(2) 通“咎”( jiù)。罪过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3) 另见 háo

háo

动词

(1) 通“嗥”。号叫

来瞽令皋舞。——《周礼·春官》

(2) 又

诏来瞽皋舞。

(3)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the high land along a r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海陆丰腔] gau1 [梅县腔] gau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lán [lan]
部首: 213
笔画: 5
五笔: U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MM
四角: 8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阑( 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2) 同本义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3)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4) 兰花 。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如:兰英(兰花);兰香(兰花香味);兰生(形容酒的香淳如兰花开放。芬芳四溢。后引申为引酒名)

(5) 兰属植物的泛称 。如:长叶兰;多花兰;素心兰;建兰;墨兰

(6) 即“春兰”。亦称“兰花”、“山兰”、“草兰”、“朵朵香” 。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簇生、肉质、圆柱形,叶线形、革质,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供观赏

(7) 古指木兰 。如:兰桨(用木兰制成的桨。代指船);兰舟(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兰棹(兰舟)

(8) 兵器架

武库禁兵,设地蘭锜。——汉· 张衡《西京赋》

(9) 又如:兰盾(放置兵器的架子)

(10) 假借为“栏”。栏杆

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蘭。——《汉书·王莽传中》

(11) 假借为“籣”。盛弩矢之袋,形如木桶

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管子·小匡》

(12) 姓 ?

英文翻译

orchid; elegant, gr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