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百姓

yú ròu bǎi xìng [ yu rou bai xing]
繁体 魚肉百姓
注音 ㄩˊ ㄖㄡˋ ㄅㄞˇ ㄒ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人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成语用法

鱼肉百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鱼肉百姓的网络释义

鱼肉百姓

  • 鱼肉百姓,汉语词语,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 鱼肉百姓的翻译

    俄语: зверки обращáться с народом

    鱼肉百姓造句

    在封建社会里,有权势的人口含天宪,肆意鱼肉百姓。
    我们村里有个恶棍,常常仗着主人的威势,狐假虎威,鱼肉百姓!
    反动派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希望谨以此次事件,给冀州境内大小官员提个醒,如果有谁胆敢枉法徇私,鱼肉百姓,那李昕、林地主就是他们的榜样!
    京城之内,辇毂之下,竟有这等徇私枉法鱼肉百姓的公门败类。
    这名内卫一手拿黑账,指着说道“杨统领有命,经查衡州知府张世贵收受嵩山派贿赂,鱼肉百姓至使衡州一地民怨沸腾,现将该员就地革职,羁押府衙听从惩办,给我拿下!”。
    请记住,这还是和先前同样的一群索马里人,除了他们没有一个政府;当存在一个政府时,是坏家伙在霸占着权力宝座,凭借着手中的军队和警察鱼肉百姓。
    仗着自己有俩臭钱就欺行霸市,鱼肉百姓。
    我们发现了很多上层军官的放荡行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鱼肉百姓。
    你敢鱼肉百姓,百姓就敢人肉你。
    在过去他们凶神恶煞般地鱼肉百姓。
    僧人不守戒律、与人斗殴、娶妻生子、鱼肉百姓,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朝中大臣争权夺利任用亲近,各省官员欺上压下贪赃枉法,巧立捐税鱼肉百姓,甚至于强取豪夺草菅人命。
    而这位李宪君,却霸据乡里,鱼肉百姓,勾结官府,为所欲为;在权钱交易中作威作福,逍遥法外,而且能扶摇直上,飞黄腾达!……
    若有作奸犯科、玩忽职守甚或恣行酷政、鱼肉百姓者,朕能容之,国朝律法也难能容之!
    因你贪腐成性,整日里鱼肉百姓,克扣锐银钱粮、谎报灾情、中饱私囊,违法乱民之事,不胜枚举。
    据说正是在那里,圣玛莎制服了一个鱼肉百姓的怪物。
    一直以来,有个叫周一的地主,其性格凶残变态!残害亲兄弟周六、周日,还曾将亲妹妹周五许配给隔壁村的一个叫加班的凶残地主!不仅这样他还带着周二、周三、周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其罪行累累,令人发指,使众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即使这样,我也要在周一地主的眼皮底下,向你问声早上好!
    虽然那些鱼肉百姓的蛀虫在短时间内看起来很逍遥,相关部门对他们束手无策,但终有一日在劫难逃,人民会最终给他们宣判的。

    汉字详情

    [yu]
    部首: 810
    笔画: 8
    五笔: QG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WM
    四角: 27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英文翻译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宋本广韵

    ròu [rou]
    部首: 612
    笔画: 6
    五笔: MWWI
    五行:
    仓颉: OBO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nʑĭunjuk/ruk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xìng [xing]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TGG
    五行:
    仓颉: VHQM
    四角: 45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2) 同本义

    姓,人所生也。——《说文》

    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3)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4) 命,性命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5) 官吏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6) 平民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7) 子孙的通称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动词

    命名,称呼

    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英文翻译

    one's family name; clan, people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3 si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5 [宝安腔] siang5 [客英字典] s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沙头角腔] siang5 [东莞腔] siang5 [海陆丰腔] siang5 [台湾四县腔] siang5 [陆丰腔] s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