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白驹过隙
(1) 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成语辨析
隙;不能写作“细”。
成语用法
白驹过隙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
引证解释
⒈ 见“白驹过郤”。
白驹过隙的国语词典
白驹,骏马。隙,洞孔。白驹过隙指马从洞孔前一下子就跑过去。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汉书.卷三三.魏豹传》:「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也作「过隙白驹」、「隙驹」。
白驹过隙的网络释义
白驹过隙 (汉语成语)
反义词
白驹过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白 | 傍陌 | 並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bʰɐk | brak/bea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句声。本义:两岁以下的马)
(2) 同本义
驹,马二岁曰驹。——《说文》
老马反为驹。——《诗·角弓》
执驹。——《周礼·校人》
武帝谓之千里驹。——《汉书·刘德传》。注:“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夫马之为草驹之时。——《淮南子·脩务》
(3) 又如:驹儿隙(白驹过隙。比喻人生的短促);驹阴(比喻易逝的光阴);驹隙(比喻光阴容易消逝)
(4) 泛指少壮的马
言秣其驹。——《诗·汉广》。传:“五尺以上曰驹。”
乘我乘驹。——《诗·株林》。笺:“六尺以下曰驹。”
执腾驹。——《淮南子·时则》。注:“八尺以下曰驹。”
我马维驹。——《诗·皇皇者华》
(5) 又如:驹龙(俊马);驹騋(少壮、高大的马);驹谷(散放在山谷中的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声。本义:走过,经过)(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灾殃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阜(
)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2)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隙,壁际孔也。——《说文》
隙,裂也。——《广雅》
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
若驷之过隙。——《礼记·三年问》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国语·周语下》
柳每以暇日隙壁窥 韩( 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唐· 孟棨《本事诗》
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商君书·修权》
(3) 又如:裂隙;罅隙;隙穴(空隙与洞穴);隙地(空地);隙积(带有空隙垛体的体积)
(4) 空子
辅隙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狡冠窥窬,伺国瑕隙。——《汉书·刘琨劝进表》
连抵其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5) 又如:无隙可乘;乘隙突围;乘隙;无隙可寻
(6) 要道;孔道
及秦文、 德、 缪居 雍,隙 陇、 蜀之货物而多贾。——《史记》
(7) 空闲的地方或时间
宋、 郑之间有隙地焉。——《左传·哀公十二年》
蒐于农隙。——《国语·周语上》
三农之隙。——张衡《东京赋》
秋冬之隙。——宋· 苏轼《教战守》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8) 又如:隙日(空闲时日);农隙;空隙
(9) 感情的裂痕
太常卿滕胤,素与 诸葛恪有隙。——《三国演义》
与操有隙。——《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0) 又如:隙恼(隔阂,不和睦)
(11) 缺点,过失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
(12) 怨恨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西游记》
(13) 又如:仇隙(怨恨);隙难(怨仇);隙憾(仇隙;仇恨)
动词
(1) 弯曲 。如:隙曲(弯曲)
(2) 分裂
黄色的脸色转化成了苍白色。嘴是隙着的。——郭沫若《北伐途次》
(3) 又如:隙末(指交谊终至于破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t7 [陆丰腔] hit7 [客英字典] hit7 [客语拼音字汇] hid6 [梅县腔] hit7 [宝安腔] hit7 [台湾四县腔] hit7
◎ 潮州话:k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隙 | 綺戟 | 溪 | 陌三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ʰĭɐk | khiek/qy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