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疠
词语释义
亦作“瘴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指瘴气。
词语解释
亦作“ 瘴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北史·柳述传》:“ 述 在 龙川 数年,復徙 寧越 ,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 钱谦益 《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 《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指瘴气。
唐 杜甫 《闷》诗:“瘴癘浮三 蜀 ,风云暗百蛮。”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 徐渭 《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瘴厉”。
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引《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⒊ 指瘴气。
引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徐渭《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柏堂的鼻子管里吹扑。”
瘴疠的国语词典
人因接触到山林间湿热蒸发毒气所生的疾病。
瘴疠的网络释义
瘴疠
瘴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2) 同本义 。如: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瘴氛(犹瘴气);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瘴茅(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瘴海(南方海域;指南方有瘴气之地);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3) 瘴疠。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陆丰腔] zhong5 [东莞腔] zong5 [海陆丰腔] zhong5 [梅县腔] zh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英字典] zho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障 | 之亮 | 章 | 陽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cjangh/tjanq | tɕĭa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恶疮;麻风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3)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4)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