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2) 同本义 。与“胖”、“肥”相对
瘦,臞也。——《说文》。
毁瘠羸瘦。——《孝经》
久则瘦臞腐败。——《周礼·廛人》注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样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瘦岩岩(纤细瘦削的样子);瘦恹恹(瘦厌厌。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样子);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样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样子)
(4) 细小;不茁壮
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杨万里《刘村渡》
(5) 又如:瘦硬(细瘦而坚硬);瘦果(干果的一种,比较小。如白头翁,向日葵等)
(6) 瘠薄,不肥沃
水肥应返钓,田瘦合归犁。——宋· 叶适《戴肖望挽词》
(7) 又如:瘦薄(犹瘠薄。土地不肥沃);瘦田(瘠薄之田)
(8) 形容削直、突兀
路转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宋· 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
(9) 又如:瘦石(峭削之石);瘦筇(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瘦脊(山势尖削);瘦鹤(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
(10) 字体细而有力 。如:瘦劲;瘦健(书法字形细长而挺拨有力)
动词
消损;减少 。如:瘦减(减缩);瘦癯(干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u5 [客英字典] seu5 [台湾四县腔] ceu5 [seu5] [东莞腔] seu5 [陆丰腔] seu5 [梅县腔] seu5 [海陆丰腔] ceu5 [se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seu4 [宝安腔] s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名词 (1) 农田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后稷为田。——《管子》 英文翻译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方言集汇◎ 粤语:tin4
◎ 客家话:[陆丰腔] tian3 [客英字典] tien2 [沙头角腔] tien2 [宝安腔] ten2 [海陆丰腔] tien2 [梅县腔] tien2 [台湾四县腔] tien2 [东莞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六止
详细解释lún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英文翻译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