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括括

shòu kuò kuò [ shou kuo kuo]
注音 ㄕㄡˋ ㄍㄨㄚ ㄍㄨㄚ

词语释义

1.见"瘦刮刮"。

词语解释

  1. 见“ 瘦刮刮 ”。

引证解释

⒈ 见“瘦刮刮”。

瘦括括的国语词典

吴语。清瘦的样子。

瘦括括的网络释义

瘦括括

  • 瘦括括引证解释亦作“瘦括括”。瘦削貌。《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
  • 汉字详情

    shòu [shou]
    部首: 513
    笔画: 14
    五笔: UV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HXE
    四角: 001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

    (2) 同本义 。与“胖”、“肥”相对

    瘦,臞也。——《说文》。

    毁瘠羸瘦。——《孝经》

    久则瘦臞腐败。——《周礼·廛人》注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样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瘦岩岩(纤细瘦削的样子);瘦恹恹(瘦厌厌。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样子);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样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样子)

    (4) 细小;不茁壮

    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杨万里《刘村渡》

    (5) 又如:瘦硬(细瘦而坚硬);瘦果(干果的一种,比较小。如白头翁,向日葵等)

    (6) 瘠薄,不肥沃

    水肥应返钓,田瘦合归犁。——宋· 叶适《戴肖望挽词》

    (7) 又如:瘦薄(犹瘠薄。土地不肥沃);瘦田(瘠薄之田)

    (8) 形容削直、突兀

    路转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宋· 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

    (9) 又如:瘦石(峭削之石);瘦筇(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瘦脊(山势尖削);瘦鹤(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

    (10) 字体细而有力 。如:瘦劲;瘦健(书法字形细长而挺拨有力)

    动词

    消损;减少 。如:瘦减(减缩);瘦癯(干缩)

    英文翻译

    thin, emaciated, lean; meag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u5 [客英字典] seu5 [台湾四县腔] ceu5 [seu5] [东莞腔] seu5 [陆丰腔] seu5 [梅县腔] seu5 [海陆丰腔] ceu5 [se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seu4 [宝安腔] s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kuò,guā [kuo,gua]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TDG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HJR
    四角: 52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结,扎束)

    (2)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4)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5)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系辞下》

    (6) 包容,包括

    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

    (7) 又如:总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8) 搜求

    时大括人为军士。——《北史·孙搴传》

    (9)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责(搜求);括率(搜刮;聚敛);括取(搜刮,掠夺);括刷(搜刮)

    (10) 征购 。如:括市(征购;搜购);括买(征购;搜购);括籴(征购民间余粮)

    (11) 征集 。如:括兵(征兵);括马(谓征集兵马);括集(征集)

    (12) 汇集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诗·卫风·君子于役》

    (13) 又如:括撮(会聚);括总(会集在一起;总括)

    名词

    (1) 法

    (2) 箭的末端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3)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镞(箭镞)

    英文翻译

    include, embrace, enclose

    方言集汇

    ◎ 粤语:k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沙头角腔] g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东莞腔] g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活入聲合口一等kuatkuɑt
    kuò,guā [kuo,gua]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TDG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HJR
    四角: 52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结,扎束)

    (2)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4)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5)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系辞下》

    (6) 包容,包括

    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

    (7) 又如:总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8) 搜求

    时大括人为军士。——《北史·孙搴传》

    (9)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责(搜求);括率(搜刮;聚敛);括取(搜刮,掠夺);括刷(搜刮)

    (10) 征购 。如:括市(征购;搜购);括买(征购;搜购);括籴(征购民间余粮)

    (11) 征集 。如:括兵(征兵);括马(谓征集兵马);括集(征集)

    (12) 汇集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诗·卫风·君子于役》

    (13) 又如:括撮(会聚);括总(会集在一起;总括)

    名词

    (1) 法

    (2) 箭的末端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3)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镞(箭镞)

    英文翻译

    include, embrace, enclose

    方言集汇

    ◎ 粤语:k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沙头角腔] g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东莞腔] g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活入聲合口一等kuatkuɑ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