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瘿

liú yǐng [ liu ying]
繁体 瘤癭
注音 ㄌ一ㄡˊ 一ㄥˇ

词语释义

1.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2.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词语解释

  1. 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大过》:“瘤癭秃疥,为身疮害。”

  2. 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枫人岭 多枫树。树老,则有瘤癭。”

引证解释

⒈ 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汉焦赣《易林·坤之大过》:“瘤癭秃疥,为身疮害。”

⒉ 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枫人岭多枫树。树老,则有瘤癭。”

瘤瘿的网络释义

瘤瘿

  • 瘤瘿,读音liú yǐ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513
    笔画: 15
    五笔: UQYL
    五行:
    仓颉: KHHW
    四角: 00162

    详细解释

    名词

    (1) 瘤子,身体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淋巴瘤、血管瘤、脂瘤和骨瘤等

    瘤,肿也。从疒,留声。——《说文》

    肉凸曰瘤。——《通俗文》

    瘤,息肉也。——《声类》

    瘤,小肿也。——《三苍》

    (2) 又如:瘤牛;瘤赘(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

    (3) 树木干、根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如:瘤瘿(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英文翻译

    tumor, lump, goiter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u2 [宝安腔]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沙头角腔] lieu2 [客语拼音字汇] liu2 [梅县腔] l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iu/lioulĭəu
    yǐng [ying]
    部首: 513
    笔画: 16
    五笔: UMMV
    五行:
    仓颉: KBOV
    四角: 00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颈瘤,俗称大脖子。指生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包括甲状腺肿大等

    瘿,颈肿也。——《玉篇》

    (2) 又如:瘿肿(谓颈部生瘤子的疾患);瘿瘤(中医病名。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

    (3) 虫瘿。树木外部隆起如瘤者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4) 又如:瘿肿(指虫瘿);瘿瘤(指虫瘿);瘿尊(瘿杯);瘿瓢(瘿木制的瓢);瘿杯(瘿木制的杯子)

    (5) 指累赘,多余的东西 。如:瘿疣(赘疣。喻附着之物)

    英文翻译

    swelling, goi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