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

yū xuè [ yu xue]
注音 ㄩ ㄒㄩㄝ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

词语解释

  1.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为有瘀血。”《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 巧云 ……买了七厘散,医治十一子身子里的瘀血。”

引证解释

⒈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为有瘀血。”
《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巧云 ……买了七厘散,医治十一子身子里的瘀血。”

瘀血的国语词典

血液凝滞不通或凝聚不流通的血。《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姑奶奶的病是停了瘀血。请看看两手。」也作「淤血」。

瘀血的网络释义

瘀血

  • 基础理论名词。病因之一。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使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各种外伤损伤肌肤和内脏,使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在中医文献中,瘀血又称“恶血”、“杯血”、“蓄血”、“败血”、“污血”等。
  • 瘀血的翻译

    英语: clotted blood, extravasated blood (leaking into surrounding tissue)​, thrombosis

    瘀血造句

    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因此,认为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
    眼睛周围皮肤黯黑或是嘴唇颜色发暗?如果你有这些症状,那么,你很有可能是瘀血体质。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恐怖电影和神鬼出没的房子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能使人的胃瘀血。
    脾肾亏虚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根本,瘀血、痰浊是其病理产物。
    血病的表现,一般分为出血、瘀血和血虚。
    妇人若调摄不当,痰饮与瘀血留滞冲任、胞宫胞脉,可引发妇科杂病的发生。
    海藻软坚散结;昆布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散结抗癌;土虫破瘀血、祛症瘕痞块。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以肾精不足、肾阳亏虚为本,以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瘀血、痰浊阻滞督脉为标。
    在治疗上除了补肾益肾外,还要注意涤除火热、瘀血和湿浊所化之毒邪。
    原发性骨质疏症,中医学者多从血瘀论述,而瘀血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致病作用未予重视。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高,蟹肉味咸性寒,具有舒筋益气、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
    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为肾精亏损,痰饮瘀血互结。
    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
    凉血止血剂是为治疗热证出血而设的方剂,但出血的同时瘀血也会随即产生。
    结论:瘀血内阻是产后恶露不绝的重要病机。
    肝气虚损,湿浊留滞、瘀血阻络为其主要病机。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高,蟹肉味咸性寒,具有舒筋益气、里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
    凤仙花能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痛、经闭腹痛、产后瘀血、跌打损伤、鹅掌风、灰指甲。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YWU
    五行:
    仓颉: KYSY
    四角: 001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淤”。凝滞

    瘀,积血也。从疒,於声。——《说文》

    形销铄而瘀伤。——《楚辞·九辩》

    (2) 又如:瘀血(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瘀肉(有病变的肌肉)

    (3) 郁积;停滞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汉· 张仲景《伤寒论》

    (4) 又如:瘀疾(停滞和急趋);瘀伤(气血郁积成病)

    英文翻译

    a hematoma, contusion; extravasted bloo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2 jy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3 [客英字典]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宝安腔] ji3 [梅县腔] j1 [客语拼音字汇] gu3 y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依倨去聲開口三等qioh/ivhʔĭo
    xiě,xuè [xie,xue]
    部首: 618
    笔画: 6
    五笔: TLD
    五行:
    仓颉: H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英文翻译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方言集汇

    ◎ 粤语:h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huet/xuetx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