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雎
注音
ㄘㄨㄛˊ ㄐㄨ
词语释义
痤疽。
词语解释
痤疽。
《管子·法法》:“故赦者,犇马之委轡;毋赦者,痤雎之矿石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孙星衍 曰:“雎当作疽。”
引证解释
⒈ 痤疽。
引《管子·法法》:“故赦者,犇马之委轡;毋赦者,痤雎之矿石也。”
郭沫若等集校引孙星衍曰:“雎当作疽。”
痤雎的网络释义
痤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痈
痤,小肿也。从疒,坐声。——《说文》
金星之山多天婴,可以已痤。——《山海经·中山经》
(2) 又如:痤疽(犹痈疽,毒疮);痤人(患痈疮的人);痤然(像痈疽似的);痤睢(痤疽)
(3) 疖子
郁乃痤。——《素问·生桉通天论》。注:“色赤瞋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
(4) 如:痤赘(小疖。比喻小祸害)
英文翻译
a swelling of the lymph nodes
方言集汇
◎ 粤语:co4
◎ 客家话:[宝安腔] co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 潮州话:co5
◎ 客家话:[宝安腔] co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 潮州话:c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矬 | 昨禾 | 從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zua/dzua | dzʰu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短尾鸟,且声。本义:雎鸠,即鱼鹰)(2) 同本义 。鹗科的一种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常活动于水边,捕食水中的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周南》
(3) 水名 。在湖北省中部偏西。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于江陵西入长江
英文翻译
osprey, fishhawk; hold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zui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zu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zui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zu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疽 | 七余 | 清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hio/civ | tsʰ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