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疽

cuó jū [ cuo ju]
注音 ㄘㄨㄛˊ ㄐㄨ

词语释义

犹痈疽﹐毒疮。

词语解释

  1. 犹痈疽,毒疮。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高诱 注:“痤疽,痈也。”《旧唐书·柳玭传》:“兹五不是,甚於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

引证解释

⒈ 犹痈疽,毒疮。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
《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高诱注:“痤疽,痈也。”
《旧唐书·柳玭传》:“兹五不是,甚於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

痤疽的网络释义

痤疽

  • 痤疽,读音为cuó j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痈疽;毒疮。
  • 汉字详情

    cuó [cuo]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WWF
    五行:
    仓颉: KOOG
    四角: 00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痈

    痤,小肿也。从疒,坐声。——《说文》

    金星之山多天婴,可以已痤。——《山海经·中山经》

    (2) 又如:痤疽(犹痈疽,毒疮);痤人(患痈疮的人);痤然(像痈疽似的);痤睢(痤疽)

    (3) 疖子

    郁乃痤。——《素问·生桉通天论》。注:“色赤瞋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

    (4) 如:痤赘(小疖。比喻小祸害)

    英文翻译

    a swelling of the lymph nodes

    方言集汇

    ◎ 粤语:co4
    ◎ 客家话:[宝安腔] co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 潮州话:c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zua/dzuadzʰuɑ
    [ju]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EGD
    五行:
    仓颉: KBM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且声。本义:毒疮) 同本义。在皮肉深处的叫疽 。如:疽疣(毒疮和赘疣);疽食(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疽肠(犹言狠毒的心肠);疽肿(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英文翻译

    ulcer, carbuncle, abscess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余平聲開口三等tsʰĭochio/c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