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结

pǐ jié [ pi jie]
繁体 痞結
注音 ㄆ一ˇ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1.腹内郁结成块。 2.喻阻塞不通。

词语解释

  1. 腹内郁结成块。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残骸餘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集注引 韩醇 曰:“痞,腹中结痛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心下痞满》:“有不因下而痞结者,从土虚及痰饮食鬱溼热治之。”《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伤寒大下后,復发汗,心下痞”注:“邪热陷入,心下痞结,法当攻里。”

  2. 喻阻塞不通。

    清 刘大櫆 《<左仲郛诗>序》:“诗亡则上下之意指喑聋痞结,而 陈胜 、 吴广 始得以纵横於阡陌之间。”

引证解释

⒈ 腹内郁结成块。

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残骸餘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
集注引韩醇曰:“痞,腹中结痛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心下痞满》:“有不因下而痞结者,从土虚及痰饮食鬱溼热治之。”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伤寒大下后,復发汗,心下痞”注:“邪热陷入,心下痞结,法当攻里。”

⒉ 喻阻塞不通。

清刘大櫆《<左仲郛诗>序》:“诗亡则上下之意指喑聋痞结,而陈胜、吴广始得以纵横於阡陌之间。”

痞结的网络释义

痞结

  • 痞结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症见小儿脘部痞满结痛,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
  • 汉字详情

    [pi]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GIK
    五行:
    仓颉: KMFR
    四角: 00169

    详细解释

    动,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否声。本义:病名。胸中懑闷结块)

    (2) 同本义

    痞,痛也。——《说文》。按,腹内结滞而痛。

    (3) 又如: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

    (4) 恶棍;流氓无赖 。如:地痞(地方上的坏分子);兵痞;文痞;痞徒(痞子;歹徒)

    形容词

    公开场合说下流话、行为不正经 。如:你别痞

    英文翻译

    dyspepsia, spleen inf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peu3 [客英字典]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peu3 [梅县腔] pi1 [宝安腔] pi3
    ◎ 潮州话: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美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piix/pyypi
    jié,jiē [j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F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GR
    四角: 24161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英文翻译

    knot, tie; join,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