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塞

pǐ sāi [ pi sai]
注音 ㄆ一ˇ ㄙㄞ

词语释义

郁结﹐阻滞不通。

词语解释

  1. 郁结,阻滞不通。

    宋 史堪 《史载之方·为医总论》:“故善为医者,一病之生,必先考其根源……忽隔絶痞塞不通,忽空虚微弱失守,可针可灸,可下可汗。”《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集注引 喻昌 曰:“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不通也。”

引证解释

⒈ 郁结,阻滞不通。

宋史堪《史载之方·为医总论》:“故善为医者,一病之生,必先考其根源……忽隔絶痞塞不通,忽空虚微弱失守,可针可灸,可下可汗。”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集注引喻昌曰:“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不通也。”

痞塞的网络释义

痞塞

  • 痞塞是汉语词汇,读音pǐ sāi,解释为郁结,阻滞不通。
  • 汉字详情

    [pi]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GIK
    五行:
    仓颉: KMFR
    四角: 00169

    详细解释

    动,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否声。本义:病名。胸中懑闷结块)

    (2) 同本义

    痞,痛也。——《说文》。按,腹内结滞而痛。

    (3) 又如: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

    (4) 恶棍;流氓无赖 。如:地痞(地方上的坏分子);兵痞;文痞;痞徒(痞子;歹徒)

    形容词

    公开场合说下流话、行为不正经 。如:你别痞

    英文翻译

    dyspepsia, spleen inf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peu3 [客英字典]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peu3 [梅县腔] pi1 [宝安腔] pi3
    ◎ 潮州话: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美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piix/pyypi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