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块
词语释义
痞块
(1) 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是脾脏肿大引起的,也叫“痞积”。伤寒病、败血病、慢性疟疾、黑热病等都会发生这种症状
词语解释
腹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元 朱震亨 《丹溪先生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积聚症瘕》:“同独蒜、穿山甲、盐、醋调,贴痞块,化为脓血。” 清 李渔 《怜香伴·缄愁》:“膏肓虽入在三春后,那痞块先成在十月头。”
引证解释
⒈ 腹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引元朱震亨《丹溪先生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积聚症瘕》:“同独蒜、穿山甲、盐、醋调,贴痞块,化为脓血。”
清李渔《怜香伴·缄愁》:“膏肓虽入在三春后,那痞块先成在十月头。”
痞块的国语词典
中医上指腹腔中因脾脏肿大或其他疾病而产生的硬块。
痞块的网络释义
痞块
痞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名词
(1) (形声。从疒(
),否声。本义:病名。胸中懑闷结块)(2) 同本义
痞,痛也。——《说文》。按,腹内结滞而痛。
(3) 又如: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
(4) 恶棍;流氓无赖 。如:地痞(地方上的坏分子);兵痞;文痞;痞徒(痞子;歹徒)
形容词
公开场合说下流话、行为不正经 。如:你别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peu3 [客英字典]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peu3 [梅县腔] pi1 [宝安腔] pi3
◎ 潮州话: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鄙 | 方美 | 幫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piix/pyy | p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鬼声。字本作“凷”,是个会意字,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后来写作“塊”,变成了形声字,现在简化为“块”。本义:土块)
(2) 同本义
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说文》。张舜徽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
凷,坚土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寝苫枕块。——《仪礼·丧服传》。释文:“土也。”
大块噫气。——《庄子·齐物论》
大块禀群生。——《文选 ·张华诗》。注:“谓地也。”
石块丛起则历。——《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块阜(小土丘);块苏(土块和草堆。比喻卑微);块山(土墙)
(4) 成块的东西 。如:把肉切成块;块子(成块状的形体);块聚(凝结成块)
(5) 郁结的心思 。如:块磊(比喻郁结在胸中的愁闷或气愤)
量词
(1) 整体的一部分
人运大石一块。——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2) 又如:一块布;一块石头;一块煤;一块方糖;一块肥皂;一块冰砖
(3)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如:三块钱
形容词
(1) 孤独;孑然
块然独立天地间。——《荀子·性恶》
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刘琨《答卢谌书》
(2) 又如;块坐(独坐);块然(孤独;安适自得的样子);块独(孤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