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

dòu chuāng [ dou chuang]
繁体 痘瘡
注音 ㄉㄡˋ ㄔㄨ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天花1。

词语解释

  1. 即天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痘疮切不可多服升麻汤,只须以四君子加黄芪一味为稳耳。”《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期岁方过,此女害了痘疮,医药不效,十二朝身死。” 清 朱奕梁 《种痘心法·论痘源流》:“ 东汉 马伏波 征 交趾 ,南方湿热与相火煽动,遂染痘疮,侵入中国。”参见“ 天花 ”。

引证解释

⒈ 即天花。参见“天花”。

宋周密《齐东野语·小儿疮痘》:“痘疮切不可多服升麻汤,只须以四君子加黄芪一味为稳耳。”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期岁方过,此女害了痘疮,医药不效,十二朝身死。”
清朱奕梁《种痘心法·论痘源流》:“东汉马伏波征交趾,南方湿热与相火煽动,遂染痘疮,侵入中国。”

痘疮的国语词典

一种传染性极强且危险的疾病。参见「天花」条。

痘疮造句

月亮一落到地面,就像一个布满痘疮的沙质的石头,如此的晦暗无光,简直难以相信它曾经用反射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
民间用来助痘疮、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
他慢慢地接近了后面的席位,他的在他瘦体格上悬挂的衣服,头发向后地光滑的从他红而且痘疮-显着的面。

汉字详情

dòu [dou]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GKU
五行:
仓颉: KMRT
四角: 001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豆声。本义:病名。俗称天花,也叫痘疮或天疮)

(2) 同本义 。如:痘疹娘娘(主管天花病的神);痘子(即天花);痘花(天花);痘疹(出天花时皮肤上出的豆状的疱疹);痘毒(痘疮之毒);痘疤(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疤痕);痘客(出痘的病人);痘神(旧时所谓痘疮之神);痘瘢(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瘢痕)

(3) 指痘苗。特指牛痘苗

英文翻译

smallpox

方言集汇

◎ 粤语:dau6
◎ 客家话:[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海陆丰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
chuāng [chuang]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WBV
五行:
仓颉: KOSU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英文翻译

tumor, boil, sore, w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