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苦

jí kǔ [ ji ku]
注音 ㄐ一ˊ ㄎ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疾苦 jíkǔ

(1) 指生活上的困苦

关心人民的疾苦
the weal and woe;hardships;sufferings;pain;difficulty

词语解释

  1. 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史记·滑稽列传》:“ 豹 往到 鄴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宵旰忧虞軫,黎元疾苦駢。”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共产党员是永远记着劳动人民疾苦的人。”

  2. 憎恶,厌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发徵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北史·酷吏传·邸珍》:“ 珍 求取无厌,大为州人所疾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管榷》:“ 太祖 知百姓疾苦 五代 之政,欲与之休息。”

  3. 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此効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

引证解释

⒈ 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鄴,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宵旰忧虞軫,黎元疾苦駢。”
宋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赋》:“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
清顾炎武《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共产党员是永远记着劳动人民疾苦的人。”

⒉ 憎恶,厌恨。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发徵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
《北史·酷吏传·邸珍》:“珍求取无厌,大为州人所疾苦。”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管榷》:“太祖知百姓疾苦五代之政,欲与之休息。”

⒊ 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此効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王韬《<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

疾苦的国语词典

生活困苦,多指苛政而言。

疾苦的网络释义

疾苦

  • 疾苦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jí kǔ,
  • 释义:1、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2、憎恶,厌恨。3、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 疾苦的翻译

    英语: pain and difficulties,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德语: Not; Mühsal; Leiden (S)​
    法语: souffrance, souci

    疾苦造句

    他心里想的是群众的疾苦,唯独没有他自己。
    了解人民的疾苦是党员干部份内的事。
    领导者要关心群众疾苦,不应有官僚主义作风。
    告诉他,有你守候的这个家才是他的归宿,贫穷疾苦,对他不离不弃的只有与他结发的你。不要提及其他女人,男人很要面子的。总之不要说你的嫉妒,只表达你的坚定就好。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的疾苦不能置之不顾。
    身为主管,怎能对部属的疾苦如此麻木不仁呢?
    各级干部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
    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疾苦。
    县委书记的典范焦裕禄同志最关心群众的疾苦。
    在古代,王侯将相们醉心于风花雪月,过着奢靡的生活,而不顾百姓的疾苦。
    表达了作者对改朝换代给底层百姓所带来的疾苦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
    焦裕禄念念不忘群众的疾苦。
    为减少病人的疾苦,尽心尽力。
    他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饱经风霜的手,沧桑的手,粗糙的手,历经人间疾苦的手,饱受风雨侵蚀的手,尝尽人生冷暖的手。
    有些干部只顾谋私利,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有但愿在的处所,疾苦也成欢欣。
    经历是由疾苦中粹掏进去的。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TD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OK
    四角: 00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 轻微的叫疾

    疾,病也。——《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伯牛有疾, 子问之。——《论语·雍也》

    (3) 泛指病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

    (4) 如:疾革(病情加重);疾损(病情减转,病情好转);疾动(发病;疾病发作);疾棘(病危)

    (5) 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 。如:疾瘵(废疾,残疾)

    (6) 疫疠;发生疫疠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寡人无疾。

    君有疾。

    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7) 又如:疾疫(发生疫病);疾疠(瘟疫);疾疟(指疟疾);疾厉(即疾疠)

    (8) 痛 。如:疾首(头痛);疾痒(痛痒);疾心(痛心)

    (9) 痛苦;忧患

    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身自疾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0) 又如:疾痛惨怛;疾困(疾苦;疾疢);疾吏(病困的小官吏)

    (11) 缺点,毛病,瑕疵

    必有窃疾。——《墨子·公输》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

    形容词

    (1) 快速;急速

    奋疾而不拔。——《礼记·乐记》

    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而疾讨陈。——《左传·襄公五年》

    何来疾也。——《战国策·齐策四》

    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疾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疾快(快速);疾言(言语急迫);疾进(急速进行);疾疾(迅速的样子;急遽不安的样子)

    (3) 敏捷;轻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又如:疾伶(机敏伶俐);疾俏(动作轻快灵活);疾跳(精悍,机灵)

    (5) 急剧而猛烈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 又如:疾威(暴虐残酷);疾雨(急骤的雨);疾雷(急雷,突然响起的雷。比喻汹涌的波涛)

    (7) 恶 。如:疾日(恶日,不祥的日子)

    (8) 怒,强狠 。如:疾视(瞋目怒视)

    (9) 强大,宏大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动词

    (1) 患病,生一般的病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2) 又如:疾色(患病的脸色);疾耗(患病的坏消息);疾作(疟疾发作)

    (3) 厌恶;憎恨

    尔无忿疾于顽。——《书·君陈》

    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

    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杨倞注:“疾同嫉,嫉恨。

    疾其君者。——《孟子·梁惠王上》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疾大户兼并。——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疾恶(憎恨恶人);疾心(憎恶之心);疾吏(憎恨狱吏)

    (5) 极力;尽力;努力 。如:疾争(极力争辩);疾作(努力劳作);疾耕(努力耕作);疾学(努力学习)

    (6) 嫌怨

    疾王听之不聪。(听,名词。聪,耳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疾怨(怨恨)

    (8) 通“嫉”。妒忌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9) 又如:疾裘妒枕(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疾夫(妒忌者);疾心(心生妒忌);疾忌(妒忌)

    (10) 忧虑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庄子》

    (11) 非难;毁谤 。如:疾毁(毁谤)

    英文翻译

    illness, disease, sickness; to h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英字典] cit8 [海陆丰腔] cit8 [宝安腔] cit8 [陆丰腔] cit7 [梅县腔] cit8 [台湾四县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东莞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zit/dzitdzʰĭĕt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