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

zhù xià [ zhu xia]

词语释义

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词语解释

  1. 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疰夏的网络释义

疰夏 科普中国

  • 疰夏,中医病证名,又名夏季热、注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 疰夏又被叫做苦夏,夏季的常见病,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 疰夏造句

    夏季很多人会疰夏,没法子,一定要挺过去。
    香蕉的果肉含钾量颇高,故而能很好补充夏季大量出汗丢失的钾元素,对于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症状都有所改善,此外也是能调节情绪,带给人快乐感的食物。
    上海人有“疰夏”的说法,说的是人到夏日,胃口不好。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俗称“疰夏”病症;有的人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思饮食,导致身体消瘦。
    奶牛类似“疰夏”的症状称为“热应激综合征”,专家们曾构想了多种解决方法。
    经一位老中医诊断,说孙阿姨的病按中医理论讲是“疰夏”。
    其实,夏天人体的消耗量十分大,很多人会觉得夏天无精打采、胃口不好,继而疰夏;夏天各类细菌病毒也最为活跃。
    我们江南地带芒种入梅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就会变差,食量锐减,吃饭不香吃菜无味,上海人把这夏日食欲递减现象称之为疰夏。
    越谦看我越来越憔悴的样子,十分着急,我只好骗他说,我一直有疰夏的毛病。
    但记者昨天从本市曙光、瑞金等多家医院获悉,现在来看“疰夏”的患者比以往明显减少,而来看因借“疰夏”减肥产生的各类“后遗症”的患者却越来越多。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在我国很多地方有传说称,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张彩平)“疰夏”是初夏女性以食欲下降为典型症状的“季节病”。
    苦夏也称疰夏,医学上称之为“夏季热”,是一种发生在炎热夏季的疾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患病,尤其是平时体质较差或久病初愈的小宝宝更容易患病。
    立夏过后,天气逐渐炎热,容易疰夏的人此时开始初现端倪浑身变得发烫,胃口开始不好,睡眠不安稳,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烧感冒。
    这种头痛称作疰夏性头痛,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大多发生在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身上。
    吃饭没胃口,干活没力气,一离开空调房,就头晕眼花,不少杭州市民有这样的疰夏症状,高温天气对人的影响真大。
    对此,专家提醒市民,立夏过后,市民特别要注意静心养心,尤其是在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份,防止疰夏等症状产生。
    按中医说法,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伤气津;加上暑多挟湿,因此,杭州的夏天,小孩较易患中暑、胃肠不适、手足口病、疰夏等常见病。

    汉字详情

    zhù [zhu]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YGD
    仓颉: KYG
    四角: 00114

    详细解释

    名词

    有灌注和久住之意,多指具有传染性和病程长的慢性病,主要指劳瘵 。如:疰忤(中医病名。犹中恶);疰夏(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戍去聲合口三等cjyoh/tjuhtɕĭu
    xià [xia]
    部首: 343
    笔画: 10
    五笔: DH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UHE
    四角: 1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形容词

    (1) 大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英文翻译

    summer; great, grand, bi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5 [台湾四县腔] ha5 [梅县腔] ha5 [海陆丰腔] ha6 [沙头角腔] ha5 [宝安腔] ha3 [东莞腔] ha5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4 [陆丰腔] ha6
    ◎ 潮州话:hê7 (hē)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