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番薯
(1) 〈方〉甘薯
词语解释
一种草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匍匐地面,茎节着土后易生不定根。叶心脏形至掌状深裂。夏季开红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块根皮色红或白,肉白色、黄色或红色。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蔓、叶可作饲料。常用块根或茎蔓繁殖。
明 万历 由 吕宋 引进,初仅在 福建 、 广东 一带种植,后几遍及全国。在不同地区还有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名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番薥》:“ 明 李日华 《紫桃轩又缀》云, 蜀 僧 无边 ,貽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 普陀巖 下番薥也……按,此盖即所谓番薯也。薥与薯,一声之转耳。” 丁玲 《奔》:“ 老龙 这时忽然才想起,那年为一篮番薯,他同 赵四爹 打架,把 赵四爹 的头都伤了一大块。”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草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匍匐地面,茎节着土后易生不定根。叶心脏形至掌状深裂。夏季开红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块根皮色红或白,肉白色、黄色或红色。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蔓、叶可作饲料。常用块根或茎蔓繁殖。 明万历由吕宋引进,初仅在福建、广东一带种植,后几遍及全国。在不同地区还有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名称。
引清俞樾《茶香室三钞·番薥》:“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云, 蜀僧无边,貽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普陀巖下番薥也……按,此盖即所谓番薯也。薥与薯,一声之转耳。”
丁玲《奔》:“老龙这时忽然才想起,那年为一篮番薯,他同赵四爹打架,把赵四爹的头都伤了一大块。”
番薯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旋花科牵牛属,多年生蔓草。茎细长,匍匐于地上,叶片呈卵形或心脏形,互生。地下有块根,椭圆形,两端尖,皮紫肉红,亦有皮灰色肉白,及皮白肉黄者。七、八月时抽长花梗,开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状的合瓣花。除块根可供做食粮,加工制成淀粉及粉丝外,亦可作为酒精、烧酒、饴糖、醋、酱油等酿造原料。嫩叶嫩茎可以作蔬菜。茎、叶、番薯签可作饲料,用途很广。
番薯的网络释义
番薯 (番薯)
番薯的翻译
番薯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fān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量词
(1) 次,回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如:翻番;翻了一番
形容词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名词
(1) 通“藩”。篱笆
抗折其貌以象墁(
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2) 另见
pān
名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宝安腔] fan1 | pan1 | po2 [海陆丰腔] fan1 [梅县腔] fan1 [陆丰腔] fan1 [东莞腔] fan1 [沙头角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on1 pan1
◎ 潮州话:何冤1 颇鞍1 ,huang1 [潮州]huêng1 ,puan1(phu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煩 | 附袁 | 並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n/bvan | bʰ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薯类作物的统称
藷藇,署预也。——《广雅》。王念孙曰:“今之山药也。根大,故谓之藷藇
景山,其上多藷藇。——《北山经》。藷与藇同。
(2) 一种草本植物的块茎,这种植物的膨大地下茎,富含淀粉可食。如:白薯;大薯;薯芋(薯蓣);薯粮(以薯为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东莞腔] su2 [台湾四县腔] su2 [宝安腔] su2 [客英字典] shu2 [梅县腔] shu2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署 | 常恕 | 常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ʑĭo | zjoh/zjv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