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fān shǔ [ fan shu]
注音 ㄈㄢ ㄕ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番薯 fānshǔ

(1) 〈方〉甘薯

sweet potato

词语解释

  1. 一种草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匍匐地面,茎节着土后易生不定根。叶心脏形至掌状深裂。夏季开红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块根皮色红或白,肉白色、黄色或红色。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蔓、叶可作饲料。常用块根或茎蔓繁殖。

    明 万历 由 吕宋 引进,初仅在 福建 、 广东 一带种植,后几遍及全国。在不同地区还有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名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番薥》:“ 明 李日华 《紫桃轩又缀》云, 蜀 僧 无边 ,貽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 普陀巖 下番薥也……按,此盖即所谓番薯也。薥与薯,一声之转耳。” 丁玲 《奔》:“ 老龙 这时忽然才想起,那年为一篮番薯,他同 赵四爹 打架,把 赵四爹 的头都伤了一大块。”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草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匍匐地面,茎节着土后易生不定根。叶心脏形至掌状深裂。夏季开红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块根皮色红或白,肉白色、黄色或红色。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蔓、叶可作饲料。常用块根或茎蔓繁殖。 明万历由吕宋引进,初仅在福建、广东一带种植,后几遍及全国。在不同地区还有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名称。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番薥》:“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云, 蜀僧无边,貽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普陀巖下番薥也……按,此盖即所谓番薯也。薥与薯,一声之转耳。”
丁玲《奔》:“老龙这时忽然才想起,那年为一篮番薯,他同赵四爹打架,把赵四爹的头都伤了一大块。”

番薯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旋花科牵牛属,多年生蔓草。茎细长,匍匐于地上,叶片呈卵形或心脏形,互生。地下有块根,椭圆形,两端尖,皮紫肉红,亦有皮灰色肉白,及皮白肉黄者。七、八月时抽长花梗,开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状的合瓣花。除块根可供做食粮,加工制成淀粉及粉丝外,亦可作为酒精、烧酒、饴糖、醋、酱油等酿造原料。嫩叶嫩茎可以作蔬菜。茎、叶、番薯签可作饲料,用途很广。

番薯的网络释义

番薯 (番薯)

  • 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 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
  •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
  • 番薯的翻译

    英语: (dialect)​ sweet potato, yam
    德语: Süßkartoffeln, Bataten (S, Bio)​
    法语: patate douce

    番薯造句

    偶尔,她也贪点小便宜,比如摘几片黄菜叶偷两条番薯之类。
    到了晚上,我们看到人们在斜坡上升起火堆的小圆点,这是因为他们决定在旁看守着番薯过夜,而不是徒步返回村庄睡觉。
    白露吃龙眼,安神又美容。白露吃番薯,胃酸不复发。白露煨白鸭,滋补去风气。传统有道理,有吃就是补。饮食要慎重,预防有良效。食疗加药膳,祝你体康健。
    番薯出现后,即墨南部低山丘陵地带得到大规模开垦。番薯种植所造成的泥沙随白沙河、李村河、墨水河等流入胶州湾,造成海岸发育明显。
    源于影片中小女孩雨果和爸爸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线;熊大叔和啦啦之间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以及新角色番薯和米粒儿之间的父子亲情故事。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甘蔗吹起了长笛子,谷子笑弯了腰,玉米有了小宝宝,南瓜挺起了大肚子,枫树叶子羞红了脸,粟米点起了红火把,豆子娃娃从衣服里蹦了出来,番薯藤的叶子像一片片绿色的手掌。啊,多美的秋天啊!
    紫番薯属短日照作物,需要光照充足、强度大。
    虽然是冬雨绵绵,寒气袭人,但永嘉县全山村的村民、全山丐生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丐生正在为下单客户烘番薯枣,忙得不亦乐乎。
    连南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番薯、山禾等,经济作物以大豆、花生、生姜较为大宗。
    他告诉我们,恒春这地方多大风,一般称“落山风”,土地也贫瘠,种不了什么粮食,得种埋在土里的收成,番薯什么的最合适。
    甜薯,我说的是那种有橘红色块茎和褐色外皮的那种,种植者和超市经常错贴标签为“番薯”。
    然而对于吃番薯粥长大、尝尽饥寒交迫滋味的曾宪梓来说,这种节省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所以,中华民国的前四十三年,都还在那片秋海棠上渡过,突然间,却好像醒来发现自己只是在个番薯小岛上一样。
    不要怪我太坦白!就凭你们这几个烂番薯,臭鸟蛋,想取我的性命,未免太过儿戏吧!
    施明星说,这次,他就想看看,一条藤到底能接多少个番薯。
    用迷迭香和麝香烤土豆,再用盐轻轻腌渍一下红番薯配粗盐,胡椒或其他香味料,如五香粉。
    这天,张铁牛在书塾念完书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走时想起家中早已没有米了,娘亲早上也叮嘱过今天从书塾回家时,要记得去山上挖些番薯回来。
    少废话了,番薯你自个留着益寿延年去,带我们去罗家村,你走前头。
    朕还听说这余翔号召穷户种番薯,破坏我大明体统,是也不是?
    “你们爱吃肥肉?还是瘦肉?”,叫阿密的女佣人给年轻时候的她讲的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欠债的人,萝卜和番薯作肥肉和瘦肉。只要相恤相存,菜根也自有肥腴厚味。

    汉字详情

    fān,pān [fan,pan]
    部首: 521
    笔画: 12
    五笔: TO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DW
    四角: 20609

    详细解释

    fān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量词

    (1) 次,回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如:翻番;翻了一番

    形容词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名词

    (1) 通“藩”。篱笆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è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

    (2) 另见 pān

    pān

    名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fān

    英文翻译

    to take turns; a turn, a time; to repea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p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宝安腔] fan1 | pan1 | po2 [海陆丰腔] fan1 [梅县腔] fan1 [陆丰腔] fan1 [东莞腔] fan1 [沙头角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on1 pan1
    ◎ 潮州话:何冤1 颇鞍1 ,huang1 [潮州]huêng1 ,puan1(ph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附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bvanbʰĭwɐn
    shǔ [shu]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LFJ
    五行:
    仓颉: TWLA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薯类作物的统称

    藷藇,署预也。——《广雅》。王念孙曰:“今之山药也。根大,故谓之藷藇

    景山,其上多藷藇。——《北山经》。藷与藇同。

    (2) 一种草本植物的块茎,这种植物的膨大地下茎,富含淀粉可食。如:白薯;大薯;薯芋(薯蓣);薯粮(以薯为粮)

    英文翻译

    yam, tuber, potato

    方言集汇

    ◎ 粤语:syu4 sy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东莞腔] su2 [台湾四县腔] su2 [宝安腔] su2 [客英字典] shu2 [梅县腔] shu2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恕去聲開口三等ʑĭozjoh/zj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