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积储;积累。
《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孙诒让 正义:“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仅见 唐 时。”
积储的财物。
《史记·苏秦列传》:“﹝ 齐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
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
《礼记·乐记》:“君子听竽笙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陈澔 集说:“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
指容民畜众之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听鐘磬,念封疆;听笙竽,思畜聚。” 倪璠 注:“《史记·乐书》曰:‘君子听鐘声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笙竽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犹纠集。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以奏请过当,为权臣所否,心常愤愤,遂畜聚亡命,收市战马,有飞扬跋扈之志。”
引证解释
⒈ 积储;积累。
引《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孙诒让正义:“畜即蓄之叚字。 《説文·艸部》云:‘蓄,积也。’”
汉桓宽《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隋朝;篇目之盛,仅见唐时。”
⒉ 积储的财物。
引《史记·苏秦列传》:“﹝齐﹞南攻楚五年,畜聚竭。”
《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
⒊ 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
引《礼记·乐记》:“君子听竽笙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陈澔集说:“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
⒋ 指容民畜众之臣。
引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听鐘磬,念封疆;听笙竽,思畜聚。”
倪璠注:“《史记·乐书》曰:‘君子听鐘声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笙竽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⒌ 犹纠集。
引《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以奏请过当,为权臣所否,心常愤愤,遂畜聚亡命,收市战马,有飞扬跋扈之志。”
畜聚的网络释义
畜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ù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
(2) (表示牵引,下象出气的牛鼻形。牛鼻被牵着,说明是已被人类驯服豢养的家畜。本义:家畜) 同本义
畜,田畜也。——《说文》
大畜时也,小畜寡也。——《易·杂卦》
家养谓之畜,野生谓之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疏
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左传·僖公十九年》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家畜、牲畜、幼畜、畜牧(饲养的禽兽);畜牲(指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
(4) 另见
xù
动词
(1) 饲养
畜鸟者则勿佛也。——《礼记·曲礼》
畜鸾皇只。——《楚辞·大招》
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徐霞客游记》
(2) 又如:畜置(饲养)
(3) 养育
天下谁畜之。——《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鸡豚狗彘之畜
尔不畜我,复我邦家。——《诗·小雅·我行其野》
(4) 又如:畜爱(养育爱护)
(5) 培养;培植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
(6) 又如:人逸马畜
(7) 顺从,驯服
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礼记·祭统》
汝共作我畜民。——《书·盘庚中》
(8) 通“慉”。喜欢,喜爱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9) 积;积聚。后作“蓄”
比必有所畜。——《易·序卦》
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墨子·七患》
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
既畜王资而承故国之衅。——《韩非子·五蠹》
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
(10) 又如:畜恨(积恨);畜聚(积储;积累;积储的财物);畜德(修积德行);畜锐(积蓄锐气)
(11) 收容
身边畜得一婢,小名金杏。——《警世通言》
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左传》
(12) 又如:畜妾(娶小老婆);畜之(容纳之意)
(13) 保存;收藏
又畜一短剑,甚利。—— 唐· 蒋防《霍小玉传》
(14) 又如:畜藏(积蓄储藏);畜秽(藏秽,有丑恶的行为)
(15) 〈方〉∶熏;呛
那里面秽气畜人。——《西游记》
(16) 又如:畜人(熏人;呛人)
(1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台湾四县腔] hiuk7 kiuk7 cuk7 [东莞腔] hiuk7 [海陆丰腔] hiuk7 kiuk7 chuk7 [宝安腔] hiuk7 kiuk7 [陆丰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梅县腔] hiuk7 chuk7 [梅县腔] h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畜 | 丑救 | 徹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thriuh/thiow | ţʰ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聚 | 慈庾 | 從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zyox/dziuu | dzʰ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