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

diàn shì [dian shi]
繁体 電視
注音 ㄉ一ㄢˋ ㄕ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电视 diànshì

(1) 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是重要的广播和通信方式,即电视接收机

telly;television

词语解释

  1. 犹瞪视,怒视。

    明 刘基 《述志赋》:“开明怒目而电视兮,貔豹吼而山裂。”

  2.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由发射台把实物的影像变成电能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接收机把收到的信号再变成影像映在荧光屏上。电视除了用于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外,也广泛用于其他技术和军事方面。

  3. 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

引证解释

⒈ 犹瞪视,怒视。

明刘基《述志赋》:“开明怒目而电视兮,貔豹吼而山裂。”

⒉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由发射台把实物的影像变成电能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接收机把收到的信号再变成影像映在荧光屏上。电视除了用于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外,也广泛用于其他技术和军事方面。

⒊ 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

电视的国语词典

将影像及声音,借由电波传送,再以接收器还原播出的电讯系统。其影像的传播原理,首先是将画面转化成许多称为图素的小点,然后逐点转换为相应的电视讯号,透过发射器或电缆传播出去,而接收器在接收到讯号后,再逐点同步的扫描还原于映像管上,便能使原像重现。一般分为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两种。

电视的网络释义

电视 (家用电视)

  • 电视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国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 电视造句

    假期要多读点书,不能光靠看电视打发日子。
    超级市场用电视录像监视顾客购物。
    电视大学聘请爸爸做兼职教师。
    这部电视剧粗制滥造,质量低劣。
    李明雄心勃勃要自己拍电视剧。
    现在,村里许多人家安装了电话,接通了有线电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闭塞了。
    电视剧《西游记》,情节变幻多端,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我还是把电视机卖了好,以免夜长梦多。
    今天有足球赛,我刚进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
    回到家里,要先写作业,然后再看电视。
    妈妈用绒布轻轻拂拭电视机上的灰尘。
    从故事情节上看,这部电视剧该煞尾了。
    周日,电视台播放了女足决赛的实况录像。
    新出厂的电视机不但性能优良,外观也很漂亮。
    他做完作业,而后,打开电视看起来。
    太姥姥说:“停电了,把蜡烛点上,接着看电视。”…
    电视让我们不会成为井底之蛙,而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这部电视剧,导演别具匠心,全部画面用冷色处理。
    有一天,我们一起起床,一起刷牙,一起拉着手出门。一起买菜,一起散步,一起为了争电视斗智斗勇。。我知道,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属于我们的小幸福。

    汉字详情

    diàn [dian]
    部首: 101
    笔画: 5
    五笔: J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WU
    四角: 50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动词

    电击 。如:电了我一下

    英文翻译

    electricity; electric; light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in6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