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画

shēn huà [ shen hua]
繁体 申畫
注音 ㄕㄣ ㄏㄨㄚˋ

词语释义

重新划分。 引申为规划。

词语解释

  1. 重新划分。

    《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 传:“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

  2. 引申为规划。

    《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元年》:“仍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詔以豫,申画於后。”

引证解释

⒈ 重新划分。

《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传:“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

⒉ 引申为规划。

《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元年》:“仍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詔以豫,申画於后。”

申画的网络释义

申画

  • (2).引申为规划。《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元年》:“仍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豫,申画於后。”
  • 汉字详情

    shēn [shen]
    部首: 101
    笔画: 5
    五笔: JH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WL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2) 同本义;约束

    申,束身也。——《说文》

    约车申辕。——《淮南子·原道》。注:“束也。”

    畏忌自申。——《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

    勒兵申教令。——《汉书·元帝纪》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礼记·杂记》

    申体防以自持。——曹植《洛神赋》

    (3) 又如:申束(约束)

    (4) 舒展。通“伸”。伸展,伸张

    形可劫而使诎申。——《荀子·解蔽》

    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礼记·郊特牲》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说苑·正谏》

    行止屈申,与时息兮。——班超《北征赋》

    (5) 又如:申张(伸张;扩大);申水(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申主(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

    (6) 表明,表达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申敬(表明敬意);申意(表明、表达意思;致意);申布(宣布);申白(申明表白;禀明);申好(表示结好);申挺(辨明而从宽处理);申约(申明约令;重申缔盟);申奖(表示奖励);申酌(借杯酒而表达);申致(送达;送给;表达)

    (8) 申诫;告诫

    即三令五申之。——《史记·孙武列传》

    (9) 又如:申守(再次警诫加强守备);申救(告诫,郑重的训诫);申戒(告诫);申析(申说辨析);申敕(告诫);申诏(申令告诫);申禁(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申儆(儆;训戒);申宪(绳之以法;依法处理);申警(警戒;儆戒);申严(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10) 申雪;昭雪 。如:申恨(诉说怨恨);申宥(施恩宽宥);申救(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申涤(申雪)

    (11) 重复地说,重申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申志(一再表明心志);申命(重申教命;再命);申复(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13) 申报,旧时官府行文,下级对上级称申

    须先具价申禀。——沈括《梦溪笔谈》

    (14) 又如:申解(申报;解送;上报的文书);申状(上报的文书);申达(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申表(上报的奏章);申闻(向上级报告);申破(上报说明);申黜(申报上级予以开除);申文(行文呈报)

    (15) 通“呻”。欠伸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

    (16) 到,至。如:申旦(通宵达旦);申旦达夕(自夜至晨,自晨到夜);申延(延长);申停(延缓执行)

    (17) 施,用 。如:申用(采用);申行(推行);申究(追究);申拔(提拔);申威(施展神威);申舒(舒展。膨胀);申愤(伸张义愤);申泄(倾泄;抒发)

    名词

    (1) 地支的第九位

    (2)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44年为甲申年

    (3) 用以纪月,即农历七月

    (4) 用以纪日

    (5) 用以纪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

    申末酉初,虹亘中天,日气蒸云,竟天作黄金色。——《三元里抗英》

    (6) 又如:申牌(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五时至十七时);申酉戌亥(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7) 周时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

    (8) 姓

    形容词

    明, 明白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后汉书》

    副词

    (1) 重复,一再

    伊尹申告于王。——《书·太甲》

    (2) 又如:申告(反复告诫);申言(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英文翻译

    to state to a superior, report; extend; 9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陆丰腔] shin1 [梅县腔] shin1 [宝安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沙头角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nsjin
    huà [hua]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GL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UW
    四角: 1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k6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