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道

yǒng dào [ yong dao]
注音 ㄩㄥˇ ㄉ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甬道 yǒngdào

(1) 院落或墓地中用砖石砌成的路,也叫“甬路”

paved path leading to the main hall

(2) 高楼之间带有顶棚的通道;走廊;两边有墙的通道

corridor

词语解释

  1. 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淮南子·本经训》:“魏闕之高,上际青云,大厦曾加,拟於 昆仑 。修为墙垣,甬道相连。” 高诱 注:“甬道,飞阁复道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见阳。”

  2. 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 极庙 道通 酈山 ,作 甘泉 前殿。筑甬道,自 咸阳 属之。” 张守节 正义引 应劭 曰:“谓於驰道外筑墙,天子於中行,外人不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 裴松之 注:“今 魏武 不筑垣墙,但连车树栅以扞两面。”《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凡圣躬拜献登降,均由甬道步行咫尺。”

  3. 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走到了 三元宫 ,进了大门,却是一条甬道,两面空场。” 峻青 《秋色赋·敬礼,光荣的海防战士》:“从一个拱形园门进去,就是一条用一般大的鹅卵石铺成了多种花样的甬道。”

  4. 走廊;过道。

    冰心 《分》:“医生一招手,甬道的那端,走过一个男人来。” 叶圣陶 《倪焕之》四:“走过一道廊,折入一条甬道。”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果然,监狱的甬道里,军官和士兵开始忙乱地来来往往。”

引证解释

⒈ 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淮南子·本经训》:“魏闕之高,上际青云,大厦曾加,拟於昆仑。修为墙垣,甬道相连。”
高诱注:“甬道,飞阁复道也。”
汉班固《西都赋》:“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见阳。”

⒉ 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极庙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张守节正义引应劭曰:“谓於驰道外筑墙,天子於中行,外人不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
裴松之注:“今魏武不筑垣墙,但连车树栅以扞两面。”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凡圣躬拜献登降,均由甬道步行咫尺。”

⒊ 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走到了三元宫,进了大门,却是一条甬道,两面空场。”
峻青《秋色赋·敬礼,光荣的海防战士》:“从一个拱形园门进去,就是一条用一般大的鹅卵石铺成了多种花样的甬道。”

⒋ 走廊;过道。

冰心《分》:“医生一招手,甬道的那端,走过一个男人来。”
叶圣陶《倪焕之》四:“走过一道廊,折入一条甬道。”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果然,监狱的甬道里,军官和士兵开始忙乱地来来往往。”

甬道的国语词典

通路、走道。

甬道的网络释义

甬道

  • 甬道(yǒng dào),也称通道,甬路。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 甬道的翻译

    英语: walled-in path, paved pathway, canopied passageway, corridor, tunnel
    德语: Gang (S)​
    法语: corridor, couloir

    甬道造句

    走过一段狭窄的甬道,溶洞里面变得豁然开朗。
    推开历史的窗户,纵横时间的甬道,品味光阴的情怀。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一般古代为了防盗,往往会在墓穴甬道的上端两侧垒上夹墙,里面放上流沙和石灰,石灰是用来防潮的,流沙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以柔克刚”。
    东单夜市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摊,在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完颜萍应诺遵依,将盘缠行李打好,背在身上,跟着李逍遥穿越甬道,直至墓碑旁边的断龙石前。
    在甬道的两侧,分布着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还有典史衙、快班房、吏舍、监狱、神祠等等。
    长夏,隧道幽幽邃邃,有如长管状的曼陀罗花,又如生死之间的甬道。张晓风 
    走在秋日的甬道上,风轻云淡,温暖像似流动于天地之间。
    这座壁画墓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镇罗圪台村,为石砌单室壁画墓,由墓道、封门石、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
    张文海目不旁视地走着,皮鞋后跟叩击地面的响声,在长长的甬道里震荡。
    透着荧荧的光幕,一条青石甬道印入眼帘,曲曲折折看不到尽头。
    悟空一直向前,道路七纵八横,直前方出现一条向下的甬道。
    我没理他,朝黑暗的甬道跑去。心里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一直丢失的东西,在这个时候,终于失而复得。线性木头 
    与有窟门、甬道、主室的敦煌石窟形制比较,大足石窟的建筑形制更像剖开的敦煌石窟。
    莉琪将奥斯卡生拉硬拽回到通向矿洞的甬道入口后并没有急着跑回矿坑内部,而是趴在入口处的崖壁边上观看着下方的战场。
    知州大人没有在正厅接见他,而是让人带他到正厅之南的花园内戒石铭亭,路过的甬道石碑上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到了近前,我们用矿灯扫视了下周围,发现这里甬道两边的墙壁呈喇叭口一样变宽,好似一个大厅。
    二进石库门建筑之间有一甬道,甬道进口也为石库门,石库门采用砖拱,其上有水泥雕塑,顶为尖券状。

    汉字详情

    yǒ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7
    五笔: C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BQ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兯( hàn),用声。小篆字形。兯,象花蓓蕾之形。①本义:草木花结蓓蕾的样子。②钟柄)

    (2) 古代钟柄名

    甬本是钟,乃后人用字变迁,缩小其义为钟柄。——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古代两旁有墙垣遮蔽的通道 。如:甬路(楼房之间有篷顶的通道;院落中的砖石路)

    (4) 仆役;佣工 。如:甬官(古代掌管徭役的官)

    (5) 甬江 。在浙江,流过宁波

    (6) 宁波市的别称 。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7) 通“桶”古斗斛一类量器

    谷口铜甬,容十斗,重四十斤。——《集古录》

    英文翻译

    path; river in Ningbo; Ningbo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东莞腔] jung1 [宝安腔]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y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隴上聲開口三等jyungx/jvnkjĭwoŋ
    dào [dao]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THP
    五行:
    仓颉: YTHU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